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体外研究3种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各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AML细胞衍生的DC(AML-DC)的生物学特性以及AML-DC是否可诱导自体T细胞产生抗自身白血病特异性的细胞毒性反应。 方法: 去T细胞的AML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在含细胞因子组合GM-CSF+IL-4、GM-CSF+TNF-α或GM-CSF+IL-4+TNF-α以及不含细胞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7~14天。在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培养AML细胞的形态和活力。还用台盼蓝拒染法确定细胞活力以及培养AML细胞离心涂片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间接或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培养前后AML细胞的免疫表型。标准5天单向混合白细胞培养(MLC)检测培养前后AML细胞的同种异体刺激能力。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X)摄入试验检测AML-DC的液相大分子吞噬功能。培养前后AML细胞与经抗CD3抗体激活过的自体T细胞在低浓度IL-2条件下共培养7天,以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自体T细胞取自AML患者疾病初发或完全缓解时的骨髓或外周血。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前、单用IL-2以及培养前后AML细胞刺激的T细胞的免疫表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测定T细胞的溶细胞活性。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培养前后AML细胞的特异融合基因。 结果: 21例各型AML细胞在GM-CSF+IL-4、GM-CSF+TNF-α或GM-CSF+IL-4+TNF-α作用下均发生典型的DC形态变化。上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