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渤海统治集团采取开放性的方针政策,在继承渤海先民原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周邻、特别是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渤海国的农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渤海社会封建化程度的加深,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在渤海国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是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渤海国正是由于使用了铁器并推广了畜耕,才使东北辽阔的黑土地得到了大面积的开垦。不仅如此,那些勤劳、智慧且具有创造性的渤海人打破了渤海国所在地区“土地极寒,不宜水田”的记录,引进了新的种植品种—水稻。由于种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渤海人兴建了水利灌溉工程。另外,为了能够科学地掌握农时和节令,渤海人引进了唐朝的先进历法。正是在铁器、畜耕、水利灌溉工程、历法等先进耕作方式的基础上,渤海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随着渤海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品种较之前增多,还出现了“卢城之稻”、“栅城之豉”等闻名遐迩的土特产。此外,果木、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发展,促进了渤海国园艺业的兴盛。同时渤海国的农业产量大幅度地提升,不仅有了剩余物,还出现了农产品的深度加工。以上种种表现可知,渤海国时期,农业发展繁荣。渤海国农业已经创造了东北地区古代农业生产的高峰。由于疆域辽阔,地形复杂,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加之农业生产工具先进,各种作物的栽培,渤海国农业逐渐发展成为最主要的经济门类。农业是渤海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渤海国赖以存在和保持强大的重要物质基础。渤海国农业是其“海东盛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农业生产的进步,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开发,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社会进步。渤海国农业不仅为后来辽金时期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天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