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气污染新闻报道的生态话语分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话语分析能揭示语言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并回答语言是如何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的。对于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能从意识上唤醒、引导和改变人类对环境和自然的认识。作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的发展,评价理论对于揭示文本中隐藏的意识形态至关重要。综合有关生态话语分析的应用研究发现,虽然很多学者尝试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域下进行生态话语分析,但大多数与新闻报道相关的生态话语分析都忽视了生态哲学观在话语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尝试从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出发,依据生态场所观,对外国媒体关于中国空气污染的20篇新闻报道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旨在使用生态话语分析模式,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发掘话语的生态意义,判断媒体新闻报道的生态取向。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新闻报道中使用了哪些态度资源来进行评价?(2)通过这些评价反映出新闻报道怎样的生态取向?通过对20篇中国空气污染新闻报道的分析发现,情感、判断、鉴赏资源在新闻报道中均有出现。其中情感资源出现的次数最多、判断资源次之、鉴赏资源出现最少。在所有出现的态度资源中,消极评价远远多于积极评价。从情感资源来看,新闻报道中的消极情感缘起于对生态环境有害的事物以及现象,积极情感缘起于对生态环境有益的事物以及现象;从判断资源来看,新闻中的消极判断都是针对政府无成效的治理措施以及对环境问题漠视的态度,积极判断是针对于政府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以及积极的保护环境应对措施;从鉴赏资源来看,新闻报道对自身具有负面生态价值事物给予了正确的认识并进行了负面消极鉴赏,大量负面鉴赏资源的使用强调了生存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整体上,新闻报道对生态破坏现象以及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和政策都给予了消极评价,并表达出对这种生态破坏现象与生态破坏行为的不满,不安与担忧。新闻报道对生态保护现象和生态保护行为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表达出了对这种现象和行为的肯定与支持。通过这些评价资源的使用,新闻报道向人们倡导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并呼吁人们建立有有益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正确的生态场所观,积极地保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其他文献
为了解临床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笔者分析了我院2001年各类临床标本的分布状况及药敏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提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