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当前传统管道式植物墙中的水分补给不均与灌溉堵塞等问题,并构建基于无滴灌漫排一体化灌溉技术的墙体绿化种植体系,提升漫排一体化灌溉技术的信息化。首先选取常见的有机和无机栽培基质,配比了 30种混合基质配比,对不同栽培基质配比关于吸水保水性能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进行吸水速率测定试验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滞水试验,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持水量关于温度和时间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当前传统管道式植物墙中的水分补给不均与灌溉堵塞等问题,并构建基于无滴灌漫排一体化灌溉技术的墙体绿化种植体系,提升漫排一体化灌溉技术的信息化。首先选取常见的有机和无机栽培基质,配比了 30种混合基质配比,对不同栽培基质配比关于吸水保水性能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进行吸水速率测定试验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滞水试验,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持水量关于温度和时间的回归模型用以在实际应用中预测基质当前时间节点的持水量而确定补水时间。其次,选取40种湖南地区常用于墙体绿化植物墙种植的植物进行种植试验,以不同种植物所存在的共性生长特性指标作为植物墙适宜性指标,制定评价等级评分标准,数据进行定期观测记录,利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引入理想种,对40种植物的生长特性与理想种的关联度进行灰色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并采用熵权法在计算各指标权重过程中客观赋权,并根据关联度值进行适宜性分级。利用C#编程语言设计了漫排一体化管道式绿墙植物适宜性等级评价系统,以实现数据录入、存储和读取,数据分析评价分级和结果可视化等核心功能。研究结果表明:(1)在栽培基质研究中,综合考量各种栽培基质的物理性质、吸水速度、滞水时间表现等,选取体积比为椰糠(9):水苔(1)的基质配比应用在漫排一体化灌溉技术下植物选择研究中的栽培基质。以温度(T)和时间(D)作为自变量,体积比为椰糠(9):水苔(1)的基质配比的持水量(G)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该基质配比的持水量关于温度和时间的回归模型方程表达式为G=127.375-1.298*T-3.573*D。(2)在植物选择研究中,通过熵权法对叶片生长势、株高、冠幅和存活率这4个墙体绿化适宜性评价指标赋值,株高权重为0.494,冠幅权重为0.281,均大于等权分析的0.25,表明株高和冠幅是不同植物之间区分度明显的评价指标。根据加权灰色关联度的排序表明,共选出34种适宜应用在漫排一体化管道式植物墙种植的植物,白掌、大平鳞毛蕨、巢蕨、八角金盘、骨碎补等14种植物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大于0.6,这些植物很适宜种植在漫排一体化灌溉管道式植物墙。鹅掌柴、绿萝、袖珍椰子、蚊母树、栀子等20种植物与理想种的关联度介于0.5和0.6之间,这些植物可以种植在漫排一体化灌溉管道式植物墙。铁海棠、红花檵木、佛甲草、欧石竹、皱叶椒草、花叶常春藤这6种关联度小于0.5,不适宜在漫排一体化管道式植物墙中种植的植物,在实际的植物墙造景过程中应予以排除。
其他文献
水泥刨花板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木材、竹材等生物质原料为增强材料制备而成的一种无机人造板,主要集中于密度1.2-1.4g/cm3用于外墙板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优秀的防潮防水、阻燃抑烟、绿色环保等性能。但是水泥刨花板又表现出密度大、脆性高、抗变形能力弱的缺点。对水泥刨花板而言,轻质、高强是一对矛盾,如何制备高强的轻质硅酸盐水泥刨花板是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木材、竹材等生物质材料都或多或少含有对硅酸盐
栀子属(Gardenia)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分布范围极广,在全球大约有250种,在国内约为十多种,栽培地点遍布于全国。栀子属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观赏性状优良,在园林绿化中的表现突出。为了探索栀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和比较不同栀子品种的耐旱能力强弱,本研究选取扦插繁殖的白蟾(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fortuniana(Lindley)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为阿福花科(Asphodelaceae)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其品种丰富,花期长,园林景观效益强,是园林绿化中优良的材料。目前长沙地区萱草应用的品种比较单一,同时萱草在长沙地区的盛夏容易遭受高热干旱。本研究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近年来引种的萱草品种为研究材料,开展系统的生物学特性观测与分析;萱草引种综合评价,以及萱草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与抗旱性评价。以期
作为面向大众的服务型产业,旅游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旅游者需求、旅游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战略的调整均会影响旅游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和旅游流作为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供给与需求的重要表现,需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完善旅游资源与旅游流协调发展,以旅游资源增强旅游流强度,以旅游流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云南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在构建旅游资源与旅游流评
旅游业长期以来在获取旅游收入和扩大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产业关联、加深产业融合和加速产业优化等方面的综合功能被广泛认可,成为区域经济总量扩张和经济发展迅速提升的催化剂。然而,部分地区因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却忽视其它产业发展,形成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旅游业现象。旅游依赖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对西南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中国
植被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植物多样性的降低是植被退化最为显著的表现,而生境条件是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因此,了解植物群落的生境特征,探究不同生境下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的演变规律,对揭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运行机制及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研究砂岩峰林地貌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碳、氮、磷、钾、钙、镁、pH)、地形因子(海拔、坡向
漂流,是一项集探险、观光、休闲、竞技等多重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游憩活动,能够为流域地区长期提供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在内的,较高的综合性效益。开展漂流的物质基础是具备一定流动性的河流水域空间,中国和美国都拥有众多流域面积广阔的水系可为之提供物质基础。但两国漂流游憩产业对流域产生的综合效益存在着巨大差异,厘清并比较中美两国漂流游憩产业发展状态,剖析效益差异现象背后的形成机制,有利于激发我国漂流游憩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人才先行。关注农业行业的人力资源多样化问题既是补全乡村人才短板,解决农业行业人才供给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农业产业振兴,推进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往有关人力资源多样化的研究中,人力资源多样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且少有研究涉及农业行业。为此,本研究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以高层阶梯理论和信息决策-社会类化模型
随着旅游危机事件的发生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传统的舆情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行业安全、稳定发展的需要,负面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学者和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众多学者研究证实了负面舆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管理策略,但负面网络舆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研究还较少,特别是针对游客出游行为意愿、出游意愿的实证研究更为匮乏。旅游业具有的脆弱性,旅游形象一旦损毁就很难重建,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影响
该文基于与中心差分显式时间积分法相结合的动接触力方法,引入主、从节点的相对速度作为判断接触状态转变的标准,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求解往复荷载作用的改进动接触力方法。改进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分离、静接触、滑动接触以及反向滑动四种不同接触状态间的转变,为地震等往复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