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用β-环糊精作为载体,将难溶性药物蛇床子素包裹以得到水溶性的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物为原料与适当的辅料混合,通过处方优化,制得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进一步对蛇床子素及其制剂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吸收机制及体内药动学进行考察,以期得到一种安全有效的蛇床子素新剂型。方法(1)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溶解度、溶出度;采用红外光谱法、热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以蛇床子素含量为考察指标,对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光照、高温和高湿实验。(2)以各处方片重、硬度、崩解时限以及溶出度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筛选出蛇床子素包合物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同时对最佳处方的质量标准和稳定性进行考察。(3)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蛇床子素及其制剂的摄取和跨膜转运,考察了时间、温度、浓度、吸收促进剂和抑制剂对药物摄取及跨膜吸收的影响,并比较原料药与制剂吸收过程的差异。(4)采用大鼠在体循环灌流模型,考察了蛇床子素及其制剂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研究了给药浓度对药物吸收的影响。(5)大鼠灌胃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1)经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方法证实包合物的形成;包合物相比于原料药,溶解度提高了近34倍,120min累积溶出量提高了2.5倍;在光、热因素影响下,包合物的稳定性强于蛇床子素原料药。(2)正交设计得到的最优处方为10%微晶纤维素、6%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12%交联聚维酮;所制备的包合物分散片的崩解时间(52.7±2.4)s,1h内的累积溶出度(93.1±1.2)%,分散均匀性较好;影响因素实验与长期稳定性实验证实包合物分散片的稳定性较好。(3)Caco-2细胞对蛇床子素及其制剂的摄取与时间、温度、浓度均呈正相关,P-糖蛋白抑制剂与能量抑制剂对摄取无显著性影响;转运实验中,随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蛇床子素及其制剂在Caco-2细胞中的转运量均增加,而表观渗透率无明显变化,细胞旁路转运促进剂对包合物制剂的影响较为显著;综上所述,蛇床子素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包合物制剂中还存在细胞旁路转运的途径,包合物制剂的吸收明显优于原料药。(4)蛇床子素在小肠内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肠道对药物的吸收有浓度依赖性。(5)经3P97软件拟合,蛇床子素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与蛇床子素相比,制剂组的AUC显著增大(P0.05),CL显著降低,以原料药的AUC为参照,包合物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375.3%。结论优化的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成本较低、方法稳定。制备成包合物分散片显著改善了蛇床子素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促进了药物的口服吸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显示,包合物分散片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