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含量的影响,并且与一般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针刺治疗,两组的选穴和行针手法相同,观察两组临床症候总积分(包括主症、体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分项评分),疼痛指数评分、血液流变学(主要观察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迹、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这些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两个疗程后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结果:(1)在对症候总积分的改变上,治疗组在治疗两个疗程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在治疗两个疗程后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积分降低的更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对疼痛指数的改变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均降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指数降低的更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上,对于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两组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均降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迹,两组在治疗后均稍降低,但两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在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含量的改变上,治疗组在治疗两个疗程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在治疗两个疗程后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在综合疗效上,治疗组显效+痊愈率为70%,对照组显效+痊愈率为33.3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温针灸和一般针刺都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主症、体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温针灸在这方面优于一般针刺。(2)温针灸和单纯针刺都能很好地起到镇痛的作用,且温针灸在这方面优于单纯针刺。(3)温针灸和一般针刺都能改变血液流变学部分项目,温针灸对其改变更明显。(4)温针灸和单纯针刺都能很大程度的改变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温针灸对其改变更明显。(5)温针灸和一般针刺都取得了良好的综合疗效,温针灸的疗效更显著。综上所述,表明了温针灸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且优于一般针刺疗法,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流变学部分项目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含量的显著性改变提示了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与其有关,其机制可能为温针灸通过针刺和艾灸的协同作用能很好地改善全身血流状态、局部微循环和局部组织的代谢,减少了神经根周围炎性反应区的致炎致痛物质白细胞介素6,从而减轻了其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周围组织的水肿而达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