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本次课程改革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旨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体系,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体系。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国家每年组织新课程的培训,主要对在职的化学教师进行培训。高等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院校也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任务。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势必会影响到这些师范院校或综合院校中职前化学教师培养方案和模式的改革。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是河南省的一所重点大学,也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重任。笔者从2006年开始参与职前化学教师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教学,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和培养职前化学教师独立从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化学实验技能是职前化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模仿、操作、自动化三个阶段。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职前化学教师的实验技能基本上处于独立操作阶段,而没有达到自动化阶段;而且现有的实验评价方法不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不利于职前化学教师实验技能的全面提高,这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障碍。于是,笔者就着手开始思索和研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职前化学教师究竟应该掌握哪些实验技能?如何对他们的实验技能进行有效地评价?本研究以新课程的评价观、全面的化学教育观、多元智能理论以及活动表现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专业规范(草案)以及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目标和内容为依据,提出了职前化学教师应该掌握的六大实验技能,即基础实验技能、实验设计与改进技能、实验演示与讲解技能、现代分析方法的使用技能、微型化学实验技能、研究性课题的开展与实施技能。同时,结合职前化学教师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开展了相应的评价实践研究,对职前化学教师实验技能的全面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