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一生历经坎坷,从富贵之家的千金沦落为妓女,又曾被罚赴边疆之地,遭遇多种苦难。但不幸的经历也造就了她的才华。她在当时就已经享誉文坛,得到元稹、白居易等文学大家的认可和赞颂。作为一名女诗人,薛涛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历代对薛涛及其诗歌的研究比较匮乏。到了现代,中国古代的女性文学才逐渐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990年,薛涛研究会成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薛涛研究热潮。到目前为止,关于薛涛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从认知诗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章还很少,几乎没有。认知诗学是一门新兴的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文学研究的认知转向,Stockwell将认知诗学定义为一门运用认知科学研究文学的学科。认知诗学包括意象图式理论,概念隐喻理论,概念转喻理论等。目前运用认知诗学理论研究中国本土的文学还是取得了一部分成果的。基于此,本文将尝试运用认知诗学理论研究分析薛涛的诗歌,以期更好的理解薛涛的诗歌成就,更希望通过这一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很好的将作者、读者和作品连接在一起,更能激发读者的认知思维,使读者更容易达到与作者的共鸣,从而更清晰地展现其文学效果。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详细介绍了薛涛的生平经历和交游情况以及薛涛研究的现状,并对认知诗学理论进行译介。第二章是运用意向图式理论分析薛涛诗歌的内容,薛涛的诗歌主要包括女子闺情、酬和赠答、送别友人、写景咏物、咏史怀古、反战边塞六个方面。和普通闺阁女子相比,她的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尤其咏史怀古和反战边塞诗,表现出她心系百姓和国家,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宽广的胸怀。这令她的诗歌更加耀眼璀璨。第三章是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薛涛诗歌的情感主题,主要有憧憬爱情、相思成愁的爱情主题,情深意重、依依惜别的友情主题,品性高洁、超凡脱俗的言志主题,忧国忧民、赤子之心的爱国主题。薛涛诗歌情感真挚热切,动人心魄。第四章是运用概念转喻理论分析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笔者认为其诗歌含蓄雅洁、寓万于一,婉约细腻、笔精墨妙,令人叹服。第五章主要论述了薛涛诗歌在后世的评价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