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为了解决单纯表皮细胞悬液移植流动性大,不能在创面均匀分布影响治疗效果,提出应用纤维蛋白膜作为培养表皮细胞的基质。2.在进行大鼠表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的基础上,探讨表皮细胞的生长特性,找出在纤维蛋白膜上最合适的表皮细胞接种密度,并观察表皮细胞在其上面的的生长情况。3.利用构造出的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到大鼠烧伤皮肤缺损创面,探讨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纤维蛋白膜的制备采用一定浓度的凝血酶和等体积血浆混合的方法使纤维蛋白凝固,血浆与凝血酶之为1 ml:10 IU、1 ml:50 IU和1 ml:100IU。用螺旋测微器来测量纤维蛋白膜的厚度。纤维蛋白膜的抗张强度及伸长率的测定:在分析仪上进行测量,用公式S=P/(A×B)和L=(L2-L1)/L1来进行计算。纤维蛋白膜的生物相容性的实验采用直接观察和组织学的方法2.采用大鼠表皮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细胞的分离,用台盼蓝染色检测表皮细胞活力,并将表皮细胞接种到培养瓶内培养。同时进行表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鉴定表皮细胞。光镜下观察原代培养表皮细胞的形态变化和生长情况。通过表皮细胞贴壁率的比较找出在纤维蛋白膜上最佳的的表皮细胞接种密度。并在纤维蛋白膜上观察表皮细胞形态变化。3.建立大鼠皮肤缺损模型,分为对照组和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组。术后观察大鼠的精神状态和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情况,记录两组大鼠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时间,计算创面的收缩率,同时进行比较创面愈合后出现瘢痕的情况。结果:1、通过实验得出用稀释比例为1 ml:50 IU的凝血酶溶液制备的纤维蛋白膜的物理性能最好。纤维蛋白膜具有良好的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2、大鼠表皮经0.25%胰蛋白酶消化后分离出的表皮细胞的数量和活力均较好。表皮细胞接种到培养瓶后,开始的时候细胞呈圆形,单个或成团悬浮于培养基中,4~6 h后便以单个或细胞团簇沉于瓶底,24 h后大部分的表皮细胞开始贴附于瓶底生长。表皮细胞贴壁后成多角形,细胞核成圆形,细胞外观透明,呈典型的铺路石样生长。表皮细胞抗角蛋白抗体染色阳性,抗波形蛋白抗体染色阴性,证实了本实验中所分离出的细胞为表皮细胞。通过比较不同接种密度下表皮细胞的贴壁率,发现表皮细胞在纤维蛋白膜上更容易贴壁生长,在纤维蛋白膜上表皮细胞的适合接种密度为5×104/cm2。刚接种到纤维蛋白膜上的表皮细胞细胞呈圆形,单个或几个细胞成团呈悬浮状态,24 h后大部分的表皮细胞已经贴附于纤维蛋白膜上,48 h时贴壁的表皮细胞变大,向四周铺展,72 h时部分细胞出现死亡,培养基中可见到有漂浮的圆形细胞。3、两组大鼠手术后的状态良好。B组的大鼠的创面愈合良好,无结痂的出现。A组的大鼠的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术后的第二日起就开始结痂,最终为瘢痕愈合。在创面愈合时间上,B组的大鼠明显比A组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要短。同时,在愈合后两组大鼠创面收缩率的比较中,A组的大鼠创面愈合后收缩明显,而B组的大鼠创面仅仅是略有收缩。A组大鼠最终创面愈合的方式为瘢痕愈合,B组大鼠的创面因为有移植的自体的表皮细胞在创面上生长增殖,愈合之后未见有严重瘢痕组织的出现。结论:1、纤维蛋白膜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催化下产生的,它是一种可合成的,可降解的,无毒、无副作用,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对机体无害的生物材料。2、通过表皮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以得到数量足够多且细胞活力良好的表皮细胞。接种到纤维蛋白膜上的表皮细胞可以正常生长,两者可以联合得到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3、纤维蛋白膜可以促进表皮细胞的贴壁率,在纤维蛋白膜表面接种表皮细胞的最佳密度为5×104/cm2。4、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在移植治疗大面积的皮肤缺损创面时,能够预防创面伤口瘢痕化的形成,减轻创面的伤口收缩率,加速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速度,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皮肤缺损的一种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