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莲(Passiflora Linn.)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yd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西番莲属(Passiflora Linn)植物,多为草质或木质藤本,稀为灌木或小乔木。西番莲科约有16个属,600余种。在我国有19种和2变种(包括引种栽培种),西双版纳地区有9种1变种。当前,作为栽培品种主要有紫果种(Passif lora edulis Sims)、黄果种(P.edulis Sim.f,flavica rpa Deg.)、黄果与紫果杂交种等三大类。对西番莲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西番莲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合理利用。分子标记能直接从DNA水平反映种质之间的遗传差异,是研究植物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ISSR标记具有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可靠性高、多态性高和引物通用的优点,被广泛地用于遗传多样性究。本研究采用了形态学标记和ISSR标记相结合,运用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和因子分析,对62份西番莲种质材料的33个基因型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从14条1SSR引物中选山多态性好的6条引物对西番莲资源进行初步的ISSR分析,结果将62份资源分为33个不同的基因型。既避免了相同基因型个体的重复试验,同时也减少了工作量。2.14条ISSR引物在33份西番莲种质中共扩增出228条带,条带的大小在200bp-3000bp之间,其中227条带为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9.56%。NTSYS-PC2.10a聚类分析表明,在Dice相似性系数0.73处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第一类群包含一个基因型G8(红花西番莲);第二类群包含G12(巴西种)和G30(美花西番莲)两个基因型;第三类群包含G29(大果西番莲)和G31(百果洲2号)两个基因型;第四类群包含G32(百果洲3号)、G33(台农一号)两个基因型;第五类群包含余下的26种基因型。主坐标分析利聚类分析的结果非常相似,但比聚类分析更直观。3.对29份西番莲种质的24个形态学性状的基本统计分析,各性状在不同的种质材料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0.69%,固酸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41%,其次为有机酸含量、果肉香气及果肉颜色,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67%。29份材料的欧氏遗传距离分布在2.136-13.039之间,当欧氏距离在7.874时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只有两个基因型,G31(百果州2号)和G32(百果州3号)。第二类群包括3个基因型:G1(Purple Gold)、G23(XBGZ/Z1-1)和G33(台农1号)。第三类群包括剩下的24种基因型。对12个果实数量性状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可以用5个主因子来概括12个形态性状。按因子方差贡献大小排列主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果重因子、酸度因子、果汁率因子、果实斑点直径因子和糖度因子。这5个主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85%以上,基本保持了12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从主因子出发进行西番莲育种,可以加大目标性状的针对性和提高选择效率。4.综合两种标记系统的分析结果可知,西双版纳地区西番莲种质资源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但是绝大多数的栽培种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并且形态学性状聚类与ISSR聚类不太一致。
其他文献
缺铁胁迫经常发生在碱性土壤中,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NO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与铁的代谢关系非常密切。本研究以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
研究了解柑橘树体生态、生理参数的空间分布,以及郁闭植株整形改造后的生理响应和对产量、品质的影响,能为合理的树形管理和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在调查分析10年
休眠是落叶果树长期形成的一种对季节性气候变化生物适应和驯化的结果。本试验于2005年11月至2007年3月在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进行,以梨树砧木滇梨(P.pseudopas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