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俗活动田野调查的影视表达——以河南灵宝“骂社火”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9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影视表达的方式也逐渐应用到民俗学的研究领域。在民俗活动的田野调查中影视表达的应用研究成为民俗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笔者在参与《河南灵宝“骂社火”》民俗影像的拍摄过程中,对民俗活动影视表达的实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本文试图在整理我国民俗活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民俗活动田野调查的影视表达”为题,将影视表达的理论和民俗田野调查的实践结合起来,运用田野调查法和例证分析法,以全新的视角探讨影视记录在民俗活动田野调查中的运用。  本文属于交叉学科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民俗学的田野调查需要遵循科学性和真实性原则。制作民俗活动纪录片,则需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度,也就是要遵循电影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在制作影片的时候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论题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第二章详细阐述民俗活动影视表达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田野调查和影视表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民俗活动影视表达的应用意义。第三章结合灵宝“骂社火”记录片的摄制创作详细阐述如何在民俗活动的田野调查中使用影视表达。第四章讨论民俗活动纪录片的观众接受及笔者对该问题的思考。最后是结语部分。  笔者认为“民俗活动纪录片”,实质就是民俗学田野调查法与影视纪录法的整合运用。纪录片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民俗活动是内在的表述内容。在民俗活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寻田野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还要兼顾影视表达的审美性及艺术性,也即必须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度。笔者认为,民俗活动记录片的内容重于形式,而如何在创新的基础上,使民俗活动和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是现阶段民俗学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信用卡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且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推进发展。但是,由于信用卡相关立法不完善,导致信用卡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健的问
当前我国金融制度尚不健全,防范金融犯罪的机制也不完善,加之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相对较弱,导致非法集资行为屡禁不止。非法集资犯罪不仅涉案范围广、金额大,破坏金
《共产党人》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以党的建设为中心内容创办的唯一一份党内理论刊物。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一成果集中体现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大众化,没有深植于大众沃壤的根基,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生存与发展。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方面,它不仅
2007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于推进农民依法组建专业合作社,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生产经营规模,更好的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发挥了
最近几年不断出现的冤家错案如佘祥林和赵作海案考验着整个社会和民众的神经,人们在感叹和惋惜的时候更想知道产生冤假错案的原因,更想看到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以期冤家错案能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