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山地传统村落生态适应性及保护发展策略研究——以灵石县董家岭村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npi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全球普遍认为低碳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是保护地球最有效的途径。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乡村的碳排放量也将逐渐赶上城市水平。在村落的更新改造过程中,如何在规划时就努力引导这些村落实现低碳生态生产生活逐渐引起人们重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自家的老院。我国,尤其是北方的传统村落面临着空心化、衰亡化的危机,我们不能坐视承载着我国千百年来传统农耕文明、蕴涵着数代前人生产生活积累下来的智慧与经验的村子,就这样消失。我们不仅要从它们身上挖掘低碳生态的经验,还要让渐渐消失的传统农耕文明的记忆得到保护和发展。  山西省晋中市境内有平原和山地,平原上的传统村落随着晋商的广为人知而闻名,但山地的传统村落由于地处闭塞,得不到人们注目,村落空心化却又躲不过去,很多村落静静的就消亡了。由于地形复杂,这里的传统村落在古人规划建设时就对如何顺应自然有其独特思考,村落风貌也十分有特色。令人担心的是,山西是个产煤大省,而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不顾传统村落保护的必要性,造成了大量采煤塌陷区。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科研人员剩下的时间非常有限。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提高,而我们的传统村落衰亡的太快、那些传统农耕文明的技艺以及文化遗产消失的太快!  晋中市灵石县董家岭村作为一个商人主导,耕读并重的传统村落,迄今还保留着堡垒遗迹,以及多座宗祠、寺庙、当铺等建筑。在其初建时,村落的方位、布局、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古槐位置的意义等都算别具一格。它是晋中境内保存相对较完整的一个山地传统村落,具有研究的代表性。本文以董家岭村为案例,通过研究其在气候环境、地形地貌、景观元素、建筑元素等方面的生态适应性,并列举传统村落可能的发展模式。本文还详细分析了董家岭村民居建筑的生态适应性,并运用软件进行能耗分析,对古村落窑居院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将传统院落生态适应的优秀思想应用在村里的新建民居中,从而优化民居室内热环境,并使其更加低碳环保。希望本文研究的成果能为晋中山地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让这些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发展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产业的不断升级,办公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中,办公业已取代了传统的第二产业甚至是服务业而逐渐成为城市
当代城市中心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大方面:即城市空间缺乏整合,使用效率低;交通系统结构混乱,有待完善;城市开放空间的舒适度低、安全性差,缺乏人性化设计。建筑综合体是
学位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城市发展的指导方针,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上以追求绿色空间,打造生态城市为目标,因而城市中的水系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一个主题。城市水
从铁路运输出现以来,铁路站的建设就和现代城市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而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着我国城市结构大调整,加之铁路客运事业复兴,铁路站特别是大型铁路客站在城市发展
在过去30余年快速城市发展过程中,受城镇扩张、乡村城市化辐射的影响,众多传统村落以及村中旧街巷、老建筑等历史遗存面临“存留拆建”的不同境遇和危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
本论文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8年)上海的城市居住空间为具体研究对象,重点对城市居住空间生产及其形态演进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居住空间生产方式的转变,区分了不同居住空间
学位
大工业背景下的经济总是带着浓浓的钢铁味。临街两侧的高层建筑正遭受着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严重污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何有效的控制城市交通噪声,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将
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高校图书馆建筑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学校三大支柱建筑之一,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中承担重要任务。由于该类建筑文化气息厚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