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经济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c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社会生产活动中重要的投入要素,能源为经济生产部门输入原材料、热量、动力等,能源的供给规模和构成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质量。能源消费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是环境中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能源消费的规模和种类构成直接影响着环境的发展质量。在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产业分化程度较低的时期,能源消费增速低,供给充足。随着经济发展加快,产出规模不断加大,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会逐步增加,社会生产能力释放,生产方式多样化和生产活动的频繁度增加,产业细分程度加深和新兴行业的出现,衍生出对不同类型能源的需求,从总量和构成上来看,能源的需求侧市场越来越大。但是,能源的供给有限性和主要能源的不可再生性限制着能源供给侧的持续性发展,环境的有限承载力要求与环境系统调节能力相适应的废物排放,能源供需失衡问题就会显现。资源型经济即资源依赖型经济,是指资源禀赋高的地区,在自身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支持下,通过发展资源性产业获得经济增长的一种发展模式。该种模式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资源要素投入,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对第三产业存在挤占效应,导致经济持续发展乏力。加之资源型经济对能源的消费量较大,会产生大量的固、液、气污染物,严重污染地区环境。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维护好生态利益,研究资源型经济能源效率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山西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煤炭资源禀赋先天优势使得山西省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资源,产业结构“重型化”特点突出。长期以来对煤炭的开采利用不仅使得资源存储量急速减少,能源密集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释放的大量污染物,严重影响了环境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受阻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下,研究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山西省能源安全与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开展研究,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然后以产业间、产业内两个层次来分别研究一般型和资源型经济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并作出结论性预判。其次,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和VAR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山西省产业间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方向和程度,并与非资源型省份山东省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拉氏分解为基础,研究产业内部行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变动的贡献程度。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山西省第二产业对能源的使用量占比极高,是能源消费的主力军。二是从短期来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为负;但从长期来看,第二产业占比与能源效率负相关,第三产业占比与能源效率正相关。三是山西省第二产业内的资源性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整体上有较为显著的负影响。四是山西省提高能源效率要以第二产业为重点,优化产业内部结构的同时提升行业能源效率,同时抓好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第三产业低能耗优势。
其他文献
从当前国内较大型医院的就诊现状来观察,患者就医时70%以上的时间均花在了排队挂号、缴费、候诊以及取检验结果等琐碎事情上。就医过程中的费用不透明性,检验报告的延迟发放,
<正> 一、前言铜电解精炼过程中,较铜负电性的杂质,当其以离子状态进入溶液后,若不与电解液中的其它成分作用产生沉淀时,则绝大部分在电解液中积累,当其在电解液中的浓度超过
<正>如何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是当今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直接反映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万州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渝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同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随着网络深度的加深和相应数据库的增大,对硬件计算能力的需求也是成倍增长。同时随着IC设计和制造工艺的进步,具有高速、高
针对马钢铁水站的设备状况、运输模式进行分析,结合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对铁水站自动化进行了探讨。
目的:探讨手法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非巨大型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非巨大型肩袖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8例采用单一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法结合中医
<正>水是器械清洗过程中最重要的耗材,为了确保器械的清洗质量,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规定机械化清洗器械应采用软化水,清洗过程的最终漂洗应采用去纯化水(离子水),而
会议
结合炼钢连铸水处理的实例,从研究过滤机理(理论发展及物理模型)出发,探讨了过滤技术和设备在该类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如过滤精度、滤料、过滤操作及反冲洗
精轧机转子轴受到疲劳损害时会导致传动端辅板与轴焊接处产生裂纹,更换转子轴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可通过激光熔覆技术进行修复实现增加使用寿命、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