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丁玲和陈染看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出路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e333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出路进行了探讨。文章分析了丁玲和陈染的创作经历,指出丁玲和陈染是两个鲜明而又重要的坐标。二十年代末丁玲的创作标志着女性性别意识的真正觉醒,而九十年代陈染则将女性写作引入到一个性别自觉的阶段。从丁玲到陈染,中国女性文学经历了一个从“醒觉”到自觉的过程。同为女性文学,丁玲和陈染的创作在文化境遇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丁玲最终被强大的革命政治话语所同化,而陈染在商业语境的进逼下正做出某种妥协。女性文学在男权文化的围攻下不断陷落。
其他文献
大概二十几年前,刚刚流行便于携带的弹簧小秤。为防止小商小贩们缺斤短两,买菜时,许多人随身带着这种秤。小秤虽不起眼,却简单地分清了黑白是非,秤出天下公道。  不过,自从我家有了小秤,姥姥总是不快,因为买菜时商贩们短斤缺两。姥姥每天上街,几乎都是扫兴而归,日日因小商小贩的奸诈行为怨声载道,说怎么有那么多黑心人。一天两天,姥姥的这种情绪甚至发展到对许多事物不满。日久天长,影响到她的身体。姥姥去世前,还对
本文对王国维超功利纯文学观的表现及形成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王国维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是突出的,超功利的纯文学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本文分析了这种文艺观的具体表
新媒体背景下所产生的新民乐,是最近几年来的一种音乐艺术现象。对于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社会各界人士对其看法褒贬不一。然而它的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必
叙述了地理教学的一点心得,首先分析了教学要摆正态度,其次申明了备课要用心,接着解读了找到切入口的重要性,最后以阐述了要理解学生。 Described a bit of experience in 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