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制焦中产物生成规律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84476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导致我国目前能源消耗仍以煤炭为主,神华集团开展的“燃煤烟气硫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项目通过在电厂中利用煤粉高温快速制备的活性焦对SO2进行吸附并且回收硫资源,这不仅能够很好地减轻环境污染,而且可以缓解我国硫资源匮乏的局势。但由于对高温快速制焦过程中产物的综合研究较少,且人们往往过度关注半焦性质而忽略了焦油和气体产物,导致制焦过程中因焦油凝结而产生管道堵塞等危害,增加维护成本;而气体产物通常参与燃烧等反应,因此其热值也值得考量。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不同反应气氛下制焦过程中的产物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并对新型两段式制焦反应器提出工艺改进的实验依据。本文首先对高挥发分煤在惰性气氛下进行了快速制焦实验,研究了其三相产物的产率及相关性质,并对焦油组分进行了重点关注,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停留时间对各产物的变化规律。然后,分别以CO2和H2O为活化剂加入惰性气氛中,研究反应温度、反应停留时间及活化剂浓度对各产物的变化规律,总结出较佳的工艺应用条件。对焦产率及性质的研究表明,高温快速制焦中提高反应温度和反应停留时间都会使焦的产率降低并促进焦中孔隙结构的形成,增大比表面积,但温度过高孔隙结构又会被破坏;CO2和H2O都能有效降低焦的产率,且能增大焦的比表面积。从实验结果看来,在高温下CO2的活化效果略优于H2O,并且活化剂浓度的升高能继续增大焦的比表面积。对焦油产率及性质的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反应停留时间的增加都能够降低焦油的产率,且CO2和H2O的加入能够抑制焦油生成,但H2O的抑制效果更佳;高温快速制焦过程中焦油的主要产物都以芳香烃类物质为主,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焦油物质种类减少,芳香烃类衍生物含量降低,高沸点物质增加。在N2CO2气氛下,产生的焦油重质组分更多,物质沸点也更高;而在N2H2O气氛下由于水蒸气对焦油分子脱氢环化现象的抑制,使焦油的重质组分含量相对较低,有利于焦油的流动性。对气体产物的研究表明,在高温快速制焦中,随着反应温度、反应停留时间和活化剂浓度的升高,气体产率都升高,但气体热值却随之降低。CO2的加入能够有效提升气体产物的热值。在800-1100℃下滴管炉内高温快速制焦中,在三种气氛下得到的较佳的低焦油工况分别为:N2气氛下选择反应温度为1100℃,停留时间为5s;N2CO2气氛下选择反应温度为1000℃,CO2比例为30%;N2H2O气氛下选择反应温度为1100℃,停留时间为5s,进水量为2-3.5ml/min。
其他文献
多介质逸度模型能够将自然界中污染物的源、迁移、归趋和汇等一系列环境行为完整的模拟,本文构建了两个III级环境水平下的逸度模型,并分别模拟六箱体系统中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已经成为了维系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然而其有限的储量和造成的严重污染迫使人们发展绿色、高效的新型能量存储和转化技术以满足社会的持续发展要求。燃料电池具有低温条件下快速启动、反应产物清洁、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势,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能源转换装置。燃料电池中的阴极为氧还原反应(ORR),包含一个复杂的四电子过程,是整个催化反应的动力学速控步骤。虽然贵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ORR催化性能,
自1998年以来,我国陆续引进了铱星系统、全球星系统、ACeS系统、海事卫星系统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这些系统完全受控于外方,在信息安全、通信资源保障等方面存在着重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已经替代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新闻等的主要渠道。随之而来的,对于网络上的热点信息的监控和分析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网络热点信息的
壁湍流相干结构是壁面摩擦阻力的主要来源,而如何减小壁面摩擦阻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壁湍流相干结构的角度,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RPIV
多年来,分析检测一直追求简单、高效、绿色。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必须消除这些共存组分在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和干扰,进一步浓缩富集被测物,才能进行
大气水汽是区域水循环的关键,也是区域降水的来源。为进一步研究西北地区空中水循环及大气环流场的变化,同时也为验证不同大气水汽资料在西北地区的适用性,本文选取1958-2013
明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定向改良玉米产量性状,提高玉米品质,挖掘现有遗传资源,选育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QTL定位对与玉
开采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时,煤层间采动影响相互叠加,导致各煤层间覆岩移动量、应力卸压区与集中区相互叠加影响,采场应力分布和岩层移动变得更加复杂,矿压显现规律与单一煤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