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大约80%的大肠癌来自于大肠腺瘤的演变和转化。据相关研究表明,大肠腺瘤发生癌变的概率是正常人的4倍。另外,大肠腺瘤患者的腺瘤复发率高达30-50%。大部分大肠腺瘤患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上由于家庭、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目前大肠腺瘤的发现率、知晓率、诊断率仍较低,使得未能及时有效诊断、治疗大肠腺瘤,从而阻止大肠癌的发生或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就是通过研究大肠腺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的调查,把握大肠腺瘤患者自身个体的中医体质倾向,总结出大肠腺瘤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今后中西医防治大肠腺瘤发生、发展、癌变提供I临床指导,同时为发展和丰富大肠腺瘤的中医体质学说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是通过对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间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及其体检中心的脾胃科门诊、住院部及消化内镜室确诊为大肠腺瘤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参照2009年4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其进行中医体质的辨识,将调查的数据带入统计分析软件PASWStatisticsl8,采用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比较的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归纳总结出大肠腺瘤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本次调查共研究大肠腺瘤患者100例,男57例(占57%),女43例(占43%)‘,男女比例为1.3:1。不同年龄段的大肠腺瘤患者的病理分型主要是管状腺瘤。管状腺瘤97例(占97%),其次混合腺瘤2例(占2%),。再次绒毛状腺瘤1例(占1%)。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腺瘤均以50-59岁这个年龄段最多见,占39%,其次60-69岁30例(占30%),再次40-49岁18例(占18%)。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大肠腺瘤病理类型都是以管状腺瘤为主。大肠腺瘤不论男性和女性均好发于横结肠、升结肠和乙状结肠。大肠腺瘤病变部位在横结肠25例(占25%),升结肠23例(占23%),乙状结肠21例(占21%),脾曲最少发生大肠腺瘤。不同年龄段的大肠腺瘤男女均可发生。大肠腺瘤患者年龄在18-29岁以平和质为主,30-59岁以湿热质为主,60-69岁以痰湿质和血瘀质为主,70-80岁以气虚质、阳虚质和血瘀质为主。大肠腺瘤的中医体质不论男性和女性均以湿热质为主。湿热质者29例(占29%),其次痰湿质20例(占20%),再次血瘀质17例(占17%)。不同病变部位的大肠腺瘤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湿热质较为多见。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腺瘤患者均以湿热质为最多见。大部分大肠腺瘤的直径大小在0.5-1.Ocm之间。结论:1、大肠腺瘤主要发生在40-69岁这年龄段,尤其是50-59岁年龄段为最多,其次60-69岁,再次40-49岁。18-29岁与70-80岁患病率最低。男性多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3:1;2、大肠腺瘤病理类型都是以管状腺瘤为主,其次混合性腺瘤,再次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大部分腺瘤直径在0.5-1.0cm之间;3、大肠腺瘤病变部位以左半大肠为主,不论男女均好发于横结肠、升结肠和乙状结肠;4、大肠腺瘤好发体质是湿热质,其次痰湿质,再次血瘀质。年龄在18-29岁以平和质为主,30-59岁以湿热质为主,60-69岁以痰湿质和血瘀质为主,70-80岁以气虚质、阳虚质和血瘀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