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试验旨在观察疏肝解郁方治疗肝郁气滞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探究其作用机制,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拟为临床治疗室性早搏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及综合内科病房住院病例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选病例均符合西医室性早搏诊断标准,中医辨病为心悸病,辩证为肝郁气滞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运用稳心颗粒治疗,试验组在稳心颗粒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解郁方,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餐后半小时温服,试验为期4周。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后行一般检查项目:体温、呼吸频率、血压、心率、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室性早搏发作总次数、动态心电图有效率判定、中医症状严重程度、单项症状疗效判定、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中医总疗效等,进行分析、对比,从而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试验组在改善室性早搏发作总次数、动态心电图有效率判定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严重程度、单项症状疗效判定、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中医总疗效对比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比较,显示试验组各项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结果显示疏肝解郁方能有效改善肝郁气滞型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单纯的中成药治疗,试验组在减少患者室性早搏发作次数,改善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以及相关检查指标方面疗效显著。其相关机制可能为改善心肌细胞代谢、降低细胞及细胞自律性、增加心肌血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患者在试验周期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指标检测未见异常,说明疏肝解郁方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