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上所采用的减振轨道,不仅要考虑减振效果,还应尽量降低轨道自重对桥梁的影响。传统的轨枕包套式减振轨道轨枕采用在道床中埋入的方式建造,存在自重较大,弹性包套进水后无法排出的不足。本文对一种减振等级达到高等减振水平的新型弹性短轨枕式减振轨道在高架桥梁上的可用性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新型弹性短轨枕式减振轨道和既有弹性短轨枕轨道的模态进行了分析,由于新型弹性短轨枕式减振轨道具有自重轻的优点,对简支箱梁桥固有频率的影响小于既有弹性短轨枕轨道。分析了单根新型弹性短轨枕和既有弹性短轨枕的静力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新型弹性短轨枕的侧支撑弹性垫板发生剪切变形,能更有效的承受载荷,新型弹性短轨枕所受最大等效应力明显减小。联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和多体动力学软件UM,根据新型弹性短轨枕式减振轨道以及高架桥梁上既有典型减振轨道的结构特性,建立车辆-轨道-桥梁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其中车辆参数按城市轨道交通A型车选取,桥梁按32m双线简支箱梁桥建立。研究车速、扣件刚度和弹性轨枕支撑刚度对新型弹性短轨枕式减振轨道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会导致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减振效果降低。在10kN/mm~25kN/mm范围内,弹性轨枕支撑刚度的变化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平稳性以及减振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在时域和频域对新型弹性短轨枕式减振轨道与典型减振轨道对应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时域中,时速为100km/h时,减振效果从高到低依次是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新型弹性短轨枕式减振轨道、减振器扣件轨道和普通整体道床轨道;采用新型弹性短轨枕式减振轨道,轨道结构的稳定性最好;新型弹性短轨枕式减振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采用基本相同的轨下整体支撑刚度,短轨枕自身的振动比浮置板的振动小,传递到桥梁的振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大。频域中,相较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与减振器扣件轨道,新型弹性短轨枕式减振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由于短轨枕和浮置板的隔振作用,降低了钢轨和桥梁在低频段的能量值。在中高频段,新型弹性短轨枕式减振轨道钢轨的能量值比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钢轨能量值小。可以看出,新型弹性短轨枕式减振轨道在低频和中高频对轨道的振动能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