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传感器的多目标轨迹跟踪技术研究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feb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数据处理技术、软件仿真能力和算法精度的不断提高,基于多传感器的多目标轨迹跟踪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多传感器协作进行识别与跟踪,相对于单一传感器或局部传感器簇采集的片段式信息分析技术来说覆盖更广,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准确性。通过信息互补,实现对目标多方位高效识别。针对以上,本文对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的几个重点方面进行研究。(1)在多传感器协同组网探测方面。首先对整体传感器组网体系架构进行分析学习,之后对于多种多传感器的协同布控方式进行对比探讨,对于经典传统DCSP以及组织设计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针对复杂环境及多气候状态下的动态组网协同技术,提出了优化的冗余互补动态联盟协同方案。并进行仿真实验,确定其适应大规模传感器协同应用的优化性能状态。(2)在多传感器数据关联方面。首先针对大部分关联方法不太注意的跟踪门进行深入分析,在对传统跟踪门优化方面,尝试提出了遗传算法融合编码的跟踪门优化方式,然后重点研究了传统数据关联算法原理特性,提出了粒子群退火关联算法。最后对多传感器的图像信息融合进行研究,详细探讨了图像信息融合级别、融合技术以及融合过程,提出了优化离散小波与颜色空间配准方式,并通过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在多目标轨迹预测跟踪方面。首先介绍了卡尔曼目标状态滤波理论、目标运动状态基本假设以及目前目标跟踪技术的常规算法和方案,然后就目前跟踪方案的不足提出一种优化SSUKF算法,结合第二章优化协同组网方式进行多目标轨迹跟踪,使用Matlab2019b仿真软件仿真并实现多批次目标状态跟踪,并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球面分布无迹卡尔曼滤波相比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表现出更优的精确性和鲁棒性。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各国也都在积极搭建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平台,因此在国际经济活动中遵循一定的商业道德与商业伦理尤为重要。比如由我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的企业既是中外交流的“使者”,同时也是国外受众可以直接感知到我国形象的“窗口”和“桥梁”,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关联经济盈亏,也具有国际影响和政治意义。一带一路建设使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彼此依
<正>传统的班干部管理,在角色上主要扮演"老师的小帮手",在功能上更多的是班主任与班级间联系的媒介,在目标上更多停留在维持班级秩序的维度。这种视野下的班干部管理,长此以
针对安全套接层协议的虚拟专用网络SSLVPN网关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Cookie技术的可靠认证方案,该方案中Cookie采用加密技术,攻击者无法伪造和篡改数据;此外,方案采用基于Hash
<正> 计划在今年六月份进行铺设的锦州20-2凝析气田48.57公里天然气上陆管道是我国目前输送距离最长的海底管道。这条管道从海图水深15.5米处,沿着水深逐渐减少的直线线路到
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个性化特征对客车内饰件的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客车内饰件的变型设计特点、变型设计中的参数及其约束,并开发了客车内饰件变型设计系统.
目的:了解神经重症合并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导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神经重症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MDRO的耐药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感染MDRO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59例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174株,其中MDRO有103株(59.2%),非MDRO有71株(40.8%)。革兰氏阴性菌135株(77.6%)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