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2017年,河北省还有106万贫困人口,在十三五期间,如何确保这106万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针对这个问题,河北省不断推陈出新,从多个角度入手来探索精准扶贫,提出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产业扶贫等战略思想,精准扶贫工作在河北省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如何进行绩效评估工作,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正是这一问题。论文在准确把握精准内涵后,对河北省的贫困现状和现实施的精准扶贫措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评估方法进行了评述和选择。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结合以往指标体系的优点,创新性的增加了建档立卡占比、贫困户对应干部数两个精准指标,建立了一个适合精准视角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因子分析结合数据包络法分析的绩效评估模型,在此模型中,因子分析的结果作为数据包络分析的输出指标。基于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选取了河北省燕山-太行山连片贫困地区的22个国家重点贫困县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是对22个县的绩效进行了排名,结果表明保定地区扶贫效果相对显著,扶贫经验值得借鉴。数据包络法则做了相对效率方面的分析,研究得出,扶贫成效显著的地区,资源使用效率基本很高,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扶贫成效相对低的地区,资源运用率不一定低,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改进意见,同时数据包络法还为如何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提供了改进方向。评估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是可行的,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可以提供非常实用的意见,燕山—太行山地区扶贫工作的的改进方向主要是加大扶贫资源的投入和优化资源配置。在研究中,发现各县在绩效评估工作的监督机制、数据信息透明度以及扶贫对象参与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以上分析,论文提出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