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氰酸酯作业工人诱导痰炎性细胞及血清IL-1β、IL-8水平的变化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qi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异氰酸酯作业工人气道炎症情况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方法:   实验组选择仅接触异氰酸酯并且健康体检无异常的工人55名,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一般人口统计学、职业史、吸烟史等资料,于班前、班后行峰值呼气流速(PeakExpiratory Flow,PEF)监测及诱导痰留取,对PEF较预计值降低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处理诱导痰标本,行细胞学分类计数。对照组选择体检中心健康受检者33名,留取两组受试者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β、IL-8浓度。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1、实验组一般资料:共计55名,男性46名,女性9名,年龄18-49岁,平均27.78±6.13岁。工龄中位数2.0年(0.5-11年),平均工作时间:9.81±1.30小时/天。吸烟者30名,男性28名,女性2名,吸烟指数中位数25年支(0-300年支)。   2、实验组PEF变异率:有17名受试者班后PEF较班前下降,占实验组的30.10%,PEF变异率最大值15.87%,最小值1.53%,平均(5.40±3.75)%,其中1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诊断为职业性哮喘。   3、实验组诱导痰细胞学计数:班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较班前增高(F=8.305,P<0.05),巨噬细胞百分数较班前降低(F=6.76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显著变化。   4、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IL-1β、IL-8水平:实验组血清IL-1β浓度低于对照组(Z=-4.28,P<0.01),IL-8浓度高于对照组(Z=-4.025,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5、相关性分析:实验组血清IL-8水平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变化成正相关(r=0.29,P<0.05),两组细胞因子IL-1β及IL-8间无相关性,细胞因子浓度与吸烟指数、年龄、工龄、PEF变异率等无相关性。   结论:   接触异氰酸酯作业工人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较班前增高,在接触异氰酸酯后气道发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工人血清中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变化呈正相关,说明中性粒细胞被激活并参与到致敏过程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