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关于中国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放宽对农民工进城打工限制开始,中国开始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城市里工作,却很难融入城市。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自从在中国出现,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关于农民工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各个领域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文章和研究课题逐渐增多。国内媒体关于农民工的报道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关于国内媒体农民工报道的文章近年来不断出现,这些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媒体对农民工的报道,指出问题,并进行了相关讨论。然而,关于国外媒体对中国农民工这一群体的报道却无人研究,了解国外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农民工,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媒体是如何报道农民工的,影响媒体报道农民工议题的影响因素有什么,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一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根据媒介议程设置理论,文章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美国媒体在议程设置方面有影响力的纽约时报为研究对象,时间则选择其关于中国农民工的第一篇报道到2007年6月30日。文章主要研究问题是,纽约时报是如何报道中国的农民工问题的,这种报道是否随时间改变,影响他们对中国农民工议程设置的因素有那些。文章首先介绍了这一问题的由来,指出了研究农民工问题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农民工话题的文献分析,点明研究的价值所在。文章接着阐述了议题设置理论及其应用价值,介绍了本研究的方法和具体操作,对相关变量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相关的数据,通过对纽约时报总体的和分时段的分析,清晰地阐明了纽约时报是如何报道中国农民工这一议题的,报道是否随时间而发生了变化。第五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阐释,概况出纽约时报农民工话题的主要特点,以及纽约时报的报道对我们有何启示作用。第六部分分析了影响纽约时报对农民工议题报道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在文章的长度,位置,深度上,新闻类型,来源上都体现了纽约时报重视中国农民工报道,文章报道的重点围绕农民工的权利和社会保障,流动和工作环境,大部分文章都对这一话题持否定态度,而且作为事件的主角,农民工并不是报道的绝对重心。随着时间的变化,报道的内容更加全面,深入,报道的主题更关注人权和工作环境。文章认为,这种议程设置结构是由美国媒体的商业和批评属性和意识形态因素所决定的。
其他文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认识到缺乏从宏观的和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有效措施,忽视了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播,导致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剧烈波动,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起来,办学规模迅速增长,从1998年到2005年底,高职高专的招生数增加了4倍,从54万人增长到268万人
《东盟宪章》的签署使东盟又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东盟的近邻和最亲密的贸易伙伴国之一的中国,需要把握东盟稳定发展的新时期,促进交流,深化合作,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
新能源物流车与新能源充电站所承载城市配送的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针对这一市场前景研究分析充电站运营现状,提出了基于泛在物联网的新能源城配物流充电站建设理念,设计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社会发生的一次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以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内容的文
随着聚合物材料的广泛应用,核电工业使用的电线电缆、空间技术使用的通讯电缆和护罩、医疗器械中的辐照消毒制品等领域需要大量使用到具有耐高能量辐照性能的聚合物材料,有必
本文主要探讨了现代艺术的逻辑进程以及其原因。随着“现代”观念的逐渐形成,“现代”的观念背后其实已经隐含了三种观念:进步论、人类中心论和科学去魅的二元世界观。在这种
大型购物中心在欧美己历时近百年,近年来,大型购物中心在我国方兴未艾,对大型购物中心的兴建如火如荼,而且其兴建的规模惊人。但是目前我国对购物中心这一起源欧美商业环境的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课堂教学,涉及关系、内容与样式等方面的探讨,三者表现为变与不变的逻辑理路。“变”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上的丰富性与高校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