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胚胎胃肠道细菌分离与鉴定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由于个体小,数量大,繁殖快和适应性强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动物机体与外界相接触或相通的部位,皆有微生物的存在。国内外微生态学界普遍认为:消化道正常菌群的建立是在动物出生之后,而健康母体的子宫和胚胎的消化道是无菌的。但在动物养殖实践中,可见到新生仔猪随着胎粪的排出立即出现腹泻或下痢。这启示我们:是否在胚胎发育阶段消化道就已经存在某些正常菌群,由于出生后气体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急剧改变,正常菌群失衡而导致腹泻或下痢。 本研究对常规饲养、正常妊娠的不同胚龄昆明系小白鼠的胚胎后期胃肠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选择多种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对小鼠胚胎肠道的内容物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通过对分离的具有代表性菌株的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和糖发酵试验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比对《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初步判定所分离到细菌的种属和特点。并利用分析细菌的16SrRNA的方法来鉴定分离的代表性菌株。在传统表型鉴定的基础上,设计细菌的通用引物,以分离出的细菌菌株所提取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纯化回收产物并连接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菌株,在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LB琼脂平板上筛选阳性重组子。提取质粒经酶切鉴定、PCR分析,将检测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所得结果分别与Genbank上发表的同属的代表菌株的16SrDNA序列比较,得到相似性百分比,构建系统发育树,则可判定菌株的归属。 从小鼠胚胎后期消化道中分离到36株细菌,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株菌进行传统鉴定和16SrRNA序列分析,依据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标准和描述,以及从所获得的阳性克隆中选择出代表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将序列提交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序列中有6条与4个己知的细菌属具有同源性,分别是微球菌属(Mic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变形杆菌属(Proteus)和双岐杆菌属(Bifidobacterium),表明小鼠胚胎后期消化道中存在有与出生后肠道中相似的正常微生物菌群,并且G+占据了绝对优势,细菌的平均数量达到1.2×102~3.2×102CFU/g。这将为深入研究动物体从胚胎发育开始即与动物体终生共存的正常菌群的来源、分布、生态、生理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提供细菌学依据,将丰富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的科学理论。 正常微生物群在动物内环境中的定居、繁殖是与宿主之间长期历史进化的必然结果,通过适应机制和自然选择形成长期共存、相互影响的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是动物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动物胚胎正常微生物群的研究,尤其是了解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关系,对动物与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微生态制剂,提高无公害畜产品的质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针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问题,分别从三个方面作有益探析:1.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2.强化练习,训练思路,提高解题能力;3.联系生活,尝试探究,正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应用题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
卵黄抗体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途的生物制剂。本试验成功制备了针对仔猪腹泻的多病原卵黄抗体,并对卵黄抗体效价变化规律、分离
本试验以牦牛为对象,采用B超检查法,观察了天祝白牦牛生殖系统和超排期卵巢的变化;同时观察了高原型牦牛离体子宫内胎儿发育。另外,测量了高原型牦牛母牛生殖系统的解剖学指
摘要: 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依据生活而教育”,这揭示了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教育也应如此。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极为重视和倡导的内容之一,要让学生能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并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本文阐述了生活化
摘要: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不但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品质。因此,教学中要精心为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以达到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    一、激发主体性    情境教学不仅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要要优化课堂情境,创设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激情激思,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    小学生对学习有了探索求知的欲望,才能愿学、乐学,才能创造性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导入,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