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土地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对于转变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全面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东营市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复杂、涉及面广,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对工程推进、城乡统筹、权益保护和社会稳定等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综合运用土地整治相关理论和方法,深入分析了目前东营市农村居民点整治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剖析。最后,在对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障农村居民点整治持续、稳定、高效开展的实施措施和整治模式。研究分析表明,东营市农村居民点人均和户均建设用地面积都过大,分别高达291.34m2/人和943.40m2/户,超过我国《镇规划标准》规定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同时农村居民点内部“空心村”现象、用地功能混乱、建筑布局不合理、容积率低等问题突出。通过对东营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进行分析发现,东营市农村居民点总体整治潜力较大,按户均农村建设用地标准估算出的整治潜力为13984.10公顷。虽然在四种方案中整治潜力最小,但从可行性角度来看,最符合东营市农村的实际。各区县农村居民整治潜力以垦利县最大,其次是利津县、河口区、广饶县,东营区最小。目前东营市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在规划编制、项目实施、挂钩指标使用、权益保障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政策综合性低,执行性差、部门协调困难、资金来源单一、挂钩指标调剂与使用机制缺位、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失灵等是造成目前问题的根源。最后,本文从规划编制、项目实施、整治模式、资金筹措、市场化机制、农民权益保护与激励策略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东营市自身特征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策略和模式。研究结果对顺利推进东营市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加快区域城乡统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集中检疫能有效阻断重大动物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为食品安全和进出口贸易提供安全保障。本文对当下生猪常见重
"虾莲共生",是利用莲田浅水环境,既种植太空莲,又饲养小龙虾(克氏原鳌虾)的综合种养模式,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带动强和效益佳的特点。这种模式已经成功在湖北荆州市
目前理论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案例教学的研究尚停留在针对所有高校学生的共性探索上,针对不同院校、专业学生个性特点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针对艺术专业学
分数乘除法是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很重要同时也是颇具难度的一块教学内容。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这一内容的教学往往是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结果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参差不齐,收
用科学的发展现评价领导干部政绩,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鉴别政绩的"真"与"假",科学识别政绩的"显"与"潜".正确估价政绩的"得"与"失".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由群众评定政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