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国民党的学习效能有助于认识其执政能力。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逐渐统一全国。中国国民党也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按照“以党训政”“以党治国”的理念,该党将在国家政权中发挥领导作用。这对国民党提出了较高要求,而通过党员学习可以大大提高普通党员的素质。党员的学习能力关乎着政党的生存和国家的命运。为了提高党员的素质,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党部曾尝试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按照培训时间长短和受训对象,可以分为两种学习模式:训练团模式和纪念周模式。前者的训练对象主要是国民党中上层干部,持续时间短,内容有限。后者则面向全体党员,时间固定,内容丰富,较之前者更具长效性、规模性,也是本文考察的重点。本文通过国民党党政军各机关定期举行的总理纪念周,考察党员的学习模式,比较各机关在学习内容、发挥作用方面的异同,分析纪念周学习的优势及局限,进而揭示国民党的学习效能。国民党党政军各机关每周一将党员召集在一起,举行报告、演讲。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党务、国内政治、军事、外交等,又涵盖了机关工作报告。前者总是与国民党的军政大计密切相关,实质上是三民主义同中央政策的结合,后者则专注于各机关近期工作的总结与安排。纪念周的学习意义在于,一方面使党员系统学习三民主义理论及中央最新政策,树立党的信仰;另一方面,总结机关近期工作内容,计划新一周工作,促进机关内部的交流。由此,党员的学习基本可分为思想理论学习和能力学习两方面。基于行政层级与行政职能的划分,各党政机关在学习的内容和发挥的作用方面是有所差异的。中央党政机关以领导者的角色诠释中央政策,统一学习内容,决定党员“学什么”,理论性最强。省级党政机关则以中央政策为标准,联系各省情形,将中央的政策传达给党员。同时,又充当着地方党政工作领导者的角色,特别注重地方政务工作的学习交流。而县级党政机关则接受上级的指导与监督,负责落实政令,布置县区乡镇的具体工作,理论性较弱。此外,同一层级的党政机关为加强联系,时常组织联合学习。从党政间的配合来说,中央最力,省级次之,县级最弱。纪念周学习的内容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与国家时局息息相关。另外,国民党还将纪念周的学习模式扩展至大众团体,以影响民众。但是,其学习效能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普通党员参与度不足,积极性不高;缺乏成效考核机制,配合学习不足;中央政局不稳,内部纷争削弱学习效果;党政基层组织薄弱等等。总之,国民党虽创制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模式,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本文运用了统计、对比研究方法,分析党员学习的特点,史论结合,力图较为全面地考察国民党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