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城市近郊社区是城乡体制混合的微观社会组织单元,人口构成复杂,空间形态多样。而城市规划长期以来并未考虑到近郊社区发展的特殊性。目前近郊传统社区衰退、新社区建设矛盾集中等问题表明,研究规划与社区发展的关系,并从社区发展的角度对规划行为进行反思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因此本文以嘉定为例,分析近郊城市规划对社区空间发展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设想。近郊规划和社区建设中涉及到市级政府、区县政府、基层政府、企业、村居委、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等众多利益群体,规划也是由特定群体主导的从决策到实施的连续过程。因此研究着眼于不同时期的各类规划,将规划与空间发展状态进行比较,描述规划对社区空间的实际影响。同时从规划组织、编制、实施三个行为过程着手,分析各过程的主导者及其行为方式,以此解释影响的成因机制。根据嘉定城市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变化,将1950年代、1980年代和2000年后三个时期作为研究对象。认为1950年代市级政府在规划中居主导地位,以卫星城建设为目的,规划影响表现在对个别社区空间界域的占用。1980年代以基层政府主导的乡镇规划为主,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在行政界域内以规划布局为基础进行社区空间单元划分和建设。2000年后市级政府重新成为嘉定重大规划的推动者,以工业开发和新城建设为目的,在全区推动社区空间的集中化。由于上级政府和企业主导了规划组织、编制、实施的全过程,致使规划难以真正反映社区和居民的需求,破坏了社区发展的自主性,损害了社区的公共利益及其服务功能。研究认为,从规划与社区空间互动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地方化的规划行为是其符合近郊社区发展实际,并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由此提出在市政府约束下的,以规定近郊利益群体在不同类型规划全过程中的参与方式、修订近郊规划技术规范、拓展规划师工作内容地方化为主的近郊规划行为改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