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实践探究、创新思维等方面”。实践也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学习活动所必备且直接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种重要个性心理特征。目前中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中仍存在传统理念根深蒂固,课堂思维参与少,个性化阅读习惯欠缺,学生语文能力评价仍然以试卷考查为主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体意识的缺失,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可持续性地科学提升。初中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居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叛逆期,同时也是转型期,它不同于小学、高中、大学等其它教育阶段,因此研究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和语文角度分析了转化初中学困生的重要性的意义。然后本文对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表现在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缺乏学习语文的手段及方法。总结初中“学困生”学习语文水平问题的原因有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本文随后实施了培养初中学困生学习能力的行动分析,培养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技能的手段包括提升学生的口语组织能力的方式、提高同学自主课外阅读水平的手段、学生自主写作指导和隐性调控、“学法指导课”的科学执行。同时需要进行基于培养学习能力的教学手段改革和建立学习能力本位的语文评价体系。在行动分析中,本文还进行了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实施效果良好,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清楚认识自己在语文学科方面的薄弱点,指导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目标,营造更为敞亮的语文学习氛围并根据语文教学内容锤炼学生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