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革判词研究——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中心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的裁决文书都是以书判这种形式留存至今,《名公书判清明集》(以下简称《清明集》)是一部收录南宋时期司法官所作的473篇判词的实判集,吴革作为南宋时期有名望的司法官,其在《清明集》中的所辑27篇判词。
  在南宋时期,吴革由于出生理学、儒学世家,父亲在宋朝廷政评优异,因此腐败之风难以影响他,保持清明,造福一方,因此被称为“名公”。吴革在当时积极投身于司法实践之中,在判案时作风公正,因此将其在南宋时期所断的典型案例收录《明清集》中,以书判的形式将其法律思想幸存于世。师从理学大家刘克庄,为刘弥正师门门人,刘克庄的理学思想对吴革的书判影响深远。吴革的判词如实反映吴革的从官经历、理学观念、法律素养甚至于宋代的司法背景和社会的诉讼风貌,是研究宋代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本文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从吴革的生平、判词量、个人影响力、《名公书判清明集》的研究现状、士大夫的法律思想和理学观念研究现状等方面来探讨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第2章则讲述吴革的从官经历、从学经历和其书判概况,探究吴革在南宋时期的影响力以及书判的大致情况;第3章表述了吴革判词分类辨析,主要从吴革判词的案由分类为土地纠纷案件、立继案件以及涉及女性案件,在每类案件中总结其特点;第4章论述了吴革的司法审判原则,论述了吴革判词中的所体现的时效原则、证据辨析原则、法理兼顾原则、息讼原则;第5章讲述了吴革理学法律思想,从吴革判词中对人性、诉讼的态度以及对德刑、礼法的关系进行考量,辨出吴革判词中所蕴含理学法律观的特点;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出吴革书判理念。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可融券股票和不可融券股票异常收益率的相关性构建了一组和可融券股票高度相关的不可融券相关组,探究了中国市场上融券机制对可融券股票信息有效性、流动性水平和崩盘风险的影响是否传递给了不可融券相关组。本文使用中国市场上融券标的添加事件和股票交易的相关数据,首先比较了可融券股票和控制组。本文选取的控制组股票是不可融券股票并且和可融券股票几乎不相关。然后,本文比较了不可融券相关组股票和控制组股票。在这
学位
随着中国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因此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外资的资本积累作用已经日渐式微,而FDI在提高东道国资本存量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的方式提升东道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东道国生产率的提高。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通过FDI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方式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源始于发展,因此气候变化问题最终也只能通过发展路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与创新来加以解决。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在国际社会已达成普遍的共识。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在《巴黎协定》形成的过程中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中国不仅把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承担的国际义务,更将其作为调整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内在需要。当前中国正处在由经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过
学位
自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首次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构想后,当今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这项倡议已成为中国推动区域合作,加大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其中农产品是国际贸易的重要产品之一,因此研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现状分析,然后利用构建出的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潜力,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书刊、报纸、杂志以及其他各类出版物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其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同时,非法出版犯罪案件数量也居高不下。大数据时代下的版权保护问题和非法出版犯罪的防治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近年来,我国的打盗维权执法行动已取得一定成效,非法出版犯罪总体情势也已趋于可控范围。但是,我国现行刑事法律
法律秩序的净化是指对严重破坏法律秩序并达到某种危害程度的行为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并遵照法定的程序采取刑事司法措施,使其与正常社会产生某种程度的隔离,以有效维护法律秩序、彰显公平正义的活动。法律秩序的净化较于法律秩序的救济来说,程度更为深刻,其不仅限于对现有纠纷的解决,还包括对严重破坏法律秩序的主体的惩罚,其通过处置犯罪份子亦或是达到严重危害程度但因某些原因而无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起到了彰显社会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历史根基,以中国人民为创造主体,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见证民族自强自立与复兴崛起,反映国家统治阶级意志与治国理念,彰显国人民族气节与时代品格的伟大精神。作为一种国家精神,中国精神不仅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还持续不断地规范社会行为
学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仅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人。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因其长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分隔两地,父母不能及时在思想道德及价值观念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引导和帮助,从而导致留守儿童更易出现道德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留守儿童家庭德育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相
学位
为顺应我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的形势,我国增设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以助于更加高效地追赃,但适用该程序进行境外追赃不同于境内,尤其需要顾及特殊语境下的国际司法合作。在面临国际司法合作下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有其独特性,如严密的适用规则,兼容共存特性。而且,《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资产追回程序制定了普适性规范,各国司法协助法给予了资产追回协助依据。针对以上研究背景,我国现行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立法中存在的强制性措施
土地所有权状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立法规定的获得土地产权的凭证。本文从土地所有权状的立法及其证据效力进行研究,探明其立法的动因及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土地确权提供借鉴。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选题意义。学界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产权凭证的变化、制度的变化以及在司法案件中的作用上,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土地所有权状制度的立法和证据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