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蓝×青花菜F<,1>代DH群体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inem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italica Planch)F1代衍生的双单倍体群体的分子图谱进行了初步构建,并以5个芥蓝品种(品系)为材料对构建作图群体(DH)的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模板浓度影响到AFLP预扩增效果。模板DNA浓度10ng/μl-50ng/μl均有预扩增产物,但以30ng/μl的模板浓度进行预扩增所获得的条带比较整齐一致,浓度过高或过低扩增效果都不理想。 利用芥蓝和青花菜这两个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变种的双单倍体(DH)株系F1代所衍生的DH群体为作图群体,基于稳定的AFLP和Li-cor荧光检测体系,从96对3个选择性碱基的EcoR/MsI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6对稳定、重复性高、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 利用入选引物对DH群体及双亲进行AFLP标记多态性分析,共获得421个清晰度高、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标记,平均每对引物产生9.2个多态性AFLP标记。利用作图软件JoinMap 3.0进行连锁关系分析,排除缺失数据过多的单株和分离不理想的位点,构建了一个长度为801.5cM,包括327个AFL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该图谱包括9个主连锁群和2个小连锁群,最大图距14cM,最小为0cM,平均标记间距3.6cM。AFLP分子标记在连锁图上分布不是十分均匀,AFLP标记以标记串(clustering)形式分布在连锁群的中间或两头。连锁图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零图距标记多,最多一个位点有10个标记。 在对芥蓝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中,发现胚状体的发生存在基因型间差异,在试验所及的5个基因型中,只有3个基因型观察到小孢子的细胞分裂,但仅1个基因型(A99)有胚状体发生,并获得了562个胚状体。研究还发现,60转/min、25℃的摇床振荡培养可以明显促进胚状体的发育,子叶期胚状体的发生频率最高可达67.41%,是静置培养条件下的3倍。将子叶期胚状体转移到MS和B5培养基中,均获得了再生植株,培养基种类对植株再生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微融合(Microprotoplast fusion)是进行植物部分基因组转移的非对称融合新途径。获得高频率的微核是开展微融合的关键,而同步化的悬浮系有利于微核的分离。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建
本研究以草莓品种丰香、矮丰、莱斯特和北斗为试材,研究了品种、激素配比、培养基、外植体、苗龄和培养条件对草莓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优化了草莓再生条件,获得了草莓高效再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