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水权制度的建设和水权市场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缓解水短缺问题。从目前实践来看,水权转让范围受限、水权交易法律保障不成熟、水权买卖存在风险。当下,“水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权流转有效形式,充分考虑水权不可交易或用水户不愿交易的情况,弥补了水权交易市场运行的局限性;并且可以促使水这种稀缺资源得以从利用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较高的部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将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的水权市场理论、外部效应理论、供求关系理论等相结合,通过对前人观念总结提出水银行的概念定义,并且对水银行的运作流程做出论述,最后研究水银行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1)水银行界定。“水银行”即是将水资源进行公平产权划分之后,以水作为货币来建立一种存贷体系,人们可以将持有的富余水资源按一定的水息率存进这个体系,紧缺方亦能以一定利率从体系中对进行贷出。(2)水银行运作流程。水银行的运作是持水方与需水方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借助水银行对水权进行存、贷的过程。水权银行的运作模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存水、贷水和水息确定。水权存储与借贷构成了水权银行运作的主体模式,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水银行才能运作起来,同时水权存贷关系决定了水息。反过来,水息又引导者水银行的存贷关系,具体表现为水息率的变化。(3)水银行风险与监管。水银行风险主要分为内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在风险主要表现为存贷水风险、息价风险、信用风险、敞口风险、资本风险等;外部风险主要分为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而监管主要从内部风险着手,并且以政府监管、自律监管、社会监管三方面相结合的模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