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汉语一样,英语也是世界上历史悠久、高度发展的语言之一。其习语之多,不胜枚举。作为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习语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反映出这个民族所独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真实写照。在社会生活中习语无处不在,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学、艺术、政治、经济、自然、科技和体育等等。尽管习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一些英语习语的语言形式和概念基础与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正确理解习语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此外,鉴于习语的意义很难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直接获得,这种特性更使得外语学习者们难以成功地理解习语的真正含义。长期以来,在习语研究领域内,中外学者们大多热衷于研究其句法特征。虽然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家、认知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也着重于习语的理解加工或认知研究,但是诸多对习语的理解研究是在以英语为母语的本族语者中展开,相比之下,针对外语学习者的习语理解研究明显滞后。综上所述,本文旨在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语境中出现的不熟悉的英语习语的理解过程,同时调查学习者的二语词汇水平和英语习语类型这两个因素对于学习者理解英语习语的影响,以期得出一些教学启示,从而促进英语习语的教与学。具体来讲,本研究主要探索以下三个问题:(1)当中国英语学习者遇到在语境中的不熟悉的习语时他们会采取何种策略来理解习语?(2)学习者的二语词汇水平对他们理解语境中不熟悉的英语习语有何影响?(3)习语类型对学习者理解语境中不熟悉的英语习语有何影响?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100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究上述问题。本实验首先根据词汇量测试的结果把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高、低水平两组,之后对他们理解英语习语的情况进行了测试,测试采用英汉翻译的方式以了解学习者对于分别呈现在语境中的5种类型的英语习语的理解情况。为了进一步得到外语学习者在习语理解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作者在以上两种测试后又通过有声思维的方式收集了其中5名高水平学习者和5名低水平学习者对于5种习语的理解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的数据,最后通过统计分析软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检验、成对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基于以上实验的结果,本文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1)通过分析有声思维的数据材料,作者总结出学习者在理解习语过程中采用的11种理解加工策略,他们分别是:重复策略、论述分析策略、询问策略、语境推理策略、借助习语字面意思策略、母语策略、背景知识策略、关键词策略、心理意象策略、概念隐喻策略和其它策略。(2)二语词汇水平对学习者理解语境中的英语习语有很大影响。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在习语理解的正确率方面,高水平学习者对上下文中习语的理解显著好于低水平学习者;在策略的数量方面,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比水平较低的学习者使用策略的总体数量更多,次数更频繁;在策略的种类方面,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比水平较低的学习者使用策略的种类更多样化。(3)习语类型对学习者理解语境中的英语习语也有显著影响。区分不同类型习语的深层原因——概念基础——在习语理解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学习者来说,理解与汉语概念基础不同的英语习语比语言形式不同的英语习语难度更大。这些发现为英语习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1)教师有必要在习语的概念基础层面上对英汉习语做一个交叉比较,从而使学习者对英语习语有一个更准确的理解。2)教师应适当地给学习者提供一些策略训练以使他们能够自主运用各种策略从而得出其所不熟悉的习语的意义。3)教师可让学习者多做一些侧重于借助语境推测策略的训练,包括利用句子的时态、上下文的语气基调、习语中的某个别词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语境理解习语。4)教师可要求学习者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记忆并积累一些习语,以使他们在以后理解习语的时候更得心应手。希望本研究中的发现能有助于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在习语理解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引导学习者更好地运用策略理解习语,从而对英语习语的教与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与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