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新英格兰清教社会的世俗化过程。
由十七世纪英国清教徒在新英格兰地区创立的几个殖民地,从一开始便有明确的政治和宗教目标,那就是要在美洲荒野上建立一座“山巅之城”。他们自命为宗教改革的先遣队,要在美洲完成宗教改革的伟大理想-在人间建立一座“上帝之城”,由改革以后的纯洁教会与由教会成员组成的世俗政府密切合作,构成一个完美的清教神权。
在建立“山巅之城”的过程中,新英格兰遭遇了种种困难,包括罗杰·威廉斯对在人间建立圣城这一基本理想提出的质疑、安·哈钦森对殖民地教会所宣扬的教义是否正宗加尔文教义的挑战、来自印第安人的侵袭以及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但是清教神权不得不做出改变,主要还是因为美洲荒野的环境决定了殖民地生活的边疆性质-人们在生存和保持理论纯洁之间总是会选择前者。而清教徒的孩子们,他们出生在没有宗教压迫的美洲,宗教热情下降,教会成员明显减少,所以教会不得不放宽了入会资格,实施“半约”。英国政府在王政复辟之后宣布了《宽容法》,收回原特许状,把新英格兰的选民资格由宗教限制改为达到财产限额,清教神权宣告结束。
此后,清教社会持续世俗化。虽然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出现了短暂的宗教复兴-“大觉醒”运动,但其结果反而提高了平信徒的地位,教会的影响力持续下降。在社会生活世俗化的同时,以哀诉布道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殖民地意识形态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象征体系,其核心思想是:“美利坚”是上帝真正的选民,是代表未来的国度。清教时代过去之后,这一美利坚民族的精神身份和新英格兰乡镇自治的民主政治方式成为清教社会留给美国的最大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