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接入SUPANET技术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fi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纤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的发展,使单波长上的数据传输率达到80Gbps,单根光纤接近Tbps,从而为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电话交换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的集成提供了通信基础。然而,现有的Internet在体系结构上存在着用户数据传输平台层次结构复杂、传输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较难得到保障的缺点,使之难以满足高速综合数字业务传输服务的需要。针对现有的Internet体系结构存在的不足,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了“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体系结构”(SUPA—Single Physical layer User-data transfer & switching Platform Architecture),以SUPA体系结构构建的网络称作SUPANET。SUPANET采用带外信令控制思想将Internet现有的协议栈保留在其“信控管理平台”(S&M-platform)上,以保持与Internet的互联互通能力,而利用面向以太网的物理帧时槽交换(EPFTS-Ethernet-oriented Physical Frame Timeslot Switching)技术将用户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U-platform)简化为单物理层结构,为用户提供有服务质量保证的、面向连接的业务传输服务。SUPANET是采用新型体系结构的高速交换网络,其用户平台的数据帧称为面向以太网的物理帧(EPF—Ethernet Physical Frame),以最大MAC帧长度作为EPF帧的数据承载字段长度。随着以太网在局域网市场地位的不断巩固,现有的普通以太网用户能否在已经投资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里不做或尽可能少做改动,方便、高效地接入SUPANET,享受SUPANET提供的高速的、有服务质量保证的业务传输服务,是SUPANET最终能否被用户接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论文提出的以太网接入SUPANET的基本思想是:利用SUPANET面向以太网和采用带外信令的特性,通过为同一台以太网主机上的每个不同业务流分配一个虚拟的MAC地址,从而虚拟出多个“用户”,每个业务流在链路层形成以太网帧时,其源MAC地址域的值即为分配的虚拟MAC地址,当此帧到达SUPANET边缘交换机时,边缘交换机根据此虚拟的MAC地址来查找此业务对应的虚连接,从而可直接将MAC帧封装为EPF帧,在SUPANET网内传输。论文中的接入技术需要在用户和接入交换机之间的UNI信令的支持。UNI信令主要用来定义以太网用户和接入交换机之间的信息交互的规则和过程,完成以太网用户到SUPANET的高效接入。论文的主要工作工作可以概括为:(1)详细阐述了接入思想以及接入过程。(2)设计了接入技术中的UNI信令。(3)对接入技术的接入流程进行了仿真。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体运动的视觉分析在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领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这一课题在虚拟现实、智能监控、高级用户接口、运动分析、视频压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垃圾邮件的出现和泛滥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邮件过滤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出现了多种反垃
计算机网络业务流量已被证实是具有自相似性和长相关性的非线性数据。支持向量机(SVM)是以统计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适用于非线性数据的学习与建模,对于具有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应用服务越来越多。其中,网络中广泛使用的电子邮件正成为一种快捷而经济的通信手段,如何面对每天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邮件,就成为一个迫切要解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终端的移动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接入技术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瓶颈。在众多新兴的移动接入技术中,基于IEEE802.16e标准的WiMAX宽带无线接
本文以“天兰线铁路联防护路监控系统”工程建设为背景,对无线局域网信息传输安全性以及认证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技术分析,指出了现有无线局域网安全机制的缺陷。针对WLAN面临
在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中曲线曲面造型已获得了普遍的应用,而递归形式的曲线曲面又是一种非常优越的复杂曲面造型构造方法,特殊限定条件下的递归曲线、曲面与已有的Bezier、B-样
降低耦合度一直是软件工程追求的一个目标。耦合度的降低将会提高软件的复用,但是传统方法无法摆脱类与类之间的依赖,从而引入了反转控制。它通过容器对类与类之间的依赖进行
传统的静态的无线频谱管理方式使得部分频谱通常处于空闲状态,限制了频谱的使用效率。近几年提出的认知无线电技术旨在提高空闲频谱的利用率,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服务需求。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信息化”这三个字出现了12次,可见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而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全面信息化,离不开公文的电子化。早在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进一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