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irus, aMPV)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在南非报道,现已在许多国家都有分布。该病毒主要引起火鸡和鸡的上呼吸道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火鸡鼻气管炎(Turkey rhinotracheitis, TRT)和肉鸡的肿头综合征(Swollenhead syndrome, SES)。根据对G蛋白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单克隆抗体中和试验将禽偏肺病毒分为A、B、C、D四个亚型(Juhasz and Easton,1994)。其中A亚型和B亚型禽偏肺病毒主要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以及中东地区,C亚型和D亚型分别在美国和法国报道。我国于1999年首次分离并报道了该病毒,从而证实我国也有aMPV的流行。郭龙宗等2008年血清学调查显示山东省部分地区肉种鸡感染率可达100%。Owoade A. A.等2008年采用RT-PCR的方法对我国南方部分省市的鸡群进行了检测,结果A亚型阳性检出率达到39%,B亚型为阴性。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aMP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重点从诊断方法的建立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为本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一、B亚型禽偏肺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利用Primer Explorer V4在线软件设计了一套针对B亚型禽偏肺病毒F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从反应时间、温度、各组分浓度等方面优化了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B亚型禽偏肺病毒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LAMP)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在63℃条件下1h内实现B亚型禽偏肺病毒F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扩增,与其他病毒,如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等的核酸无交叉反应。反应结果可直接用肉眼判断。对质粒DNA的最小检测量为1×102copies/μL。利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20份疑似禽偏肺病毒样品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10%。结果表明,建立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RT-LAMP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应用于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二、B亚型禽偏肺病毒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根据GenBank登录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登录号:JN224985.1)的F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出214bp的片段。回收目的片段并与pMD18-TVector连接后转化到基因工程菌DH5α中,提取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作为阳性模板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做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产物Tm在83.0~83.5℃之间,灵敏度为7.9×102拷贝/μL,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本试验建立了检测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感染程度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