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此研究观察治疗组(督脉穴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差异,探究临床应用针刺调神治疗本病的疗效,以期辅助临床。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前瞻性研究,将60例患者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科纳入后,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膻中穴、乳根穴(双)、内关穴(双)、足里穴(双)、丰隆穴(双)、三阴交(双)。其中肝郁痰凝型加用太冲穴(双)、合谷(双)。冲任失调型加用太溪(双)、子宫(双)。针刺得气候于双侧肩井及乳根穴接电,留针30分钟,治疗组即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百会、印堂、素髎、水沟穴(督脉穴组),两组疗程均为一个月经周期,并于治疗前、中、后对各组患者进行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肿块硬度及范围的评分,此外HAMD、中医症状量表均运用在本研究当中,帮助观察该研究方法对各伴随症状如胸闷、失眠、月经不调、情绪抑郁的调节作用。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具有可比性,一个疗程过后治疗组中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0例,7例,13例,11例,总有效率为66.67%,而对照组中的总有效率为53.330%,其中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分别为:0例,7例,9例,14例。二组结果通过统计学验证后,提示P=0.963>0.05,认为存在差别并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使用乳腺症状评分表、HAMD量表、伴随症状量表协助评估两组疗效,其中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乳腺症状评分表的总积分经过统计学分析后,提示治疗组前后总积分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用于评估乳腺的量表中有四个小评分项,即乳腺疼痛评分、乳腺肿块评分、肿块质地及范围评分,本研究对四者分别评分并且比较,发现其中两组疼痛评分有不同程度改善,且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评分、肿块质地及肿块范围评分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总体来看,治疗组在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无差异,但在乳腺疼痛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各组量表HAMD评分及减分率,经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且两组伴随症状改善程度程度及HAMD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治疗组在情绪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此外,治疗组在伴随症状中情绪变化、失眠两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组内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伴随症状量表总积分在治疗前后评分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治疗后评分差异也具备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针对于伴随症状的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提示:采用针刺督脉穴配合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与普通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无差异,但在乳腺疼痛的改善以及伴随症状中的情绪变化、失眠两项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调神法配合电针对于乳腺增生的症状及伴随症状改善效果明确,可以广泛用于临床,以更好的改善乳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