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g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自197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一套可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其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转换效率和质量,从此会计信息可比性成为一项主要的财务报告目标,以往国内外学者主要基于国家层面对各个国家间会计准则协调程度进行研究,并以此来间接表示国家间的会计信息可比程度。可比性实现的前提是实行通用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内容提出一致的标准,直到2005年世界多国强制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相关研究才得到深化和发展,国外学者开始采用更易操作的方法对可比性直接进行测量,并且研究方向伴随准则的趋同逐步向资本市场上可比性在公司层面的经济后果展开,学者们先后研究了可比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企业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股票流动性等方面的影响。参考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我国会计准则走国际趋同道路的背景,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陆续基于可比性的视角研究资本市场反应,但数量有限内容也并不全面。相比于国内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可比性的经济后果还存在很多探索的空间。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定义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可比性的要求,会计性信息可比性是指可以反应不同经济主体、不同经济事项的差异,简单的说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对不同投资项目进行比较,而信息具有可比性的意思就是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有效地区分经济主体经营状况的好坏。根据阿克洛夫在柠檬市场中反应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产生不良后果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好坏无法被区分,而可比性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就是显现异同,帮助信息使用者判别优劣。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问题还包括企业融资约束,梅耶斯和罗斯先后将信息不对称和信号传递机制引入到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中,认为潜在投资者占有的企业信息质量和数量不等,他们以企业财务指标作为间接判断标准,并借此传递经营信息,将信息传递与资本市场联系起来揭示了信息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导致企业外部资本成本高于内部资本成本的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从现有研究中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银行贷款和权益市场的有利反应,可以认为可比性对改善企业融资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企业资金的融通能力关系到企业经营和对外投资决策,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加之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研究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际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环境是影响执行效果的一个基本因素,在对根植于我国体制环境的企业进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其制度安排和组织特征等问题。建国初为优先发展工业和避免自由竞争市场不足我国对主要发展行业实行国家垄断,半个世纪后鉴于国有企业所产生的扭曲行为中央开始进行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企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在2015年颁布了若干意见到2016年还将出台更多具体措施。同国有企业一样占据我国企业主要特征的组织形式是企业集团,企业集团以其弥补市场制度缺失的功效大量存在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集团成员组成内部市场共同受益,但复杂的股权结构诱导出了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问题。我国的制度环境本身缺乏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机制,各地区金融市场发展失衡,资本配置效率存在差异,我国制度环境对可比性价值的发挥不可避免会产生影响。结合上述问题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不同企业形式和市场发展状况下可比性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融资约束具有缓解作用;(2)国有企业存在的软约束问题抑制了可比性作用的发挥,相比之下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3)企业集团的内部市场优势缓解了融资约束问题,可比性对非企业集团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比对企业集团更加明显;(4)进一步考虑市场发展差异的影响,发现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可比性的缓解作用越明显,同时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企业集团与非企业集团的影响程度依然存在差异。为了尽量减少实证结果的偏误,本文又分别以滞后主要变量、采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和缩短样本区间的方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增加了结果的可靠程度。本文的贡献在于:(1)从融资约束角度研究了可比性的信息有用性,同时丰富了可比性与融资约束的研究内容;(2)可比性的实现以执行一套标准化的准则制度为前提,准则中对各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要求都能影响可比性的水平,可比性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显示出了对完善会计准则的需求;(3)制度环境是政策实施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结论揭示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市场的重要性。本文在第一章对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第二章结合当前文献论述了可比性和融资约束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三章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文章假设,第四章是研究设计,第五对文章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文章不足。
其他文献
一、生产与安全生产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活动。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生产劳动既有给人类提供物质财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面,又有给人类带来灾难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2016年1月19日至1月23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发生的一次极端低温天气进行分析。此次极寒天气持续时间长,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偏北,在副高连同阻塞高压
CO2驱油是一项成熟的采油技术,国内外已获得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可在水驱的基础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同时有效解决低渗油藏注水开发难的问题。本文在研究CO2驱油机理的基础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将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是《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加快完善
今年上半年,在去库存的政策背景下,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又迎来了一轮爆发。统计显示,上半年一二三线城市新建住宅均价分别累计上涨12.79%、5.33%、4.27%,除一线城市继续上涨外,二线城市涨幅扩大显著;而在土地市场,更是“地王”泛滥。今年上半年,全国涌现出205宗“地王”,进入7月,除了上述热点城市“地王”频出之外,嘉兴、温州、南昌、青岛、南宁、昆山、珠海、长春等地先后诞生“地王”。  在此
自9月30日,北京市率先出台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已有22个城市先后出台地方调控政策。我们注意到,此轮调控除了延续和强化了之前历次调控的相关内容外,在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比较鲜明的特征。  其一,地方政府对调控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往历次调控,地方政府的执行不力被广为诟病,而在本轮调控中,我们发现这方面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仅国庆长假的短短7天中,就有19个城市先后出台限购限贷政策。此后,调
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3月23日进一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