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语言输入就无法习得语言,语言输入一直是是语言习得和教学研究中很重要的课题。随着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扩展和研究方法的创新,频次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重视。在此研究背景之下,很多研究者开始研究输入频次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关注的仅仅是输入频次对于语言的四大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方面的影响或是对于单个词的影响。换句话说,有关输入频次对二语习得其他方面影响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相应的实验研究,探索输入频次是否会对初中生英语动词论元结构的习得产生影响。该研究以输入假说和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查与实验,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输入频次对初中生英语论元结构的习得是否有影响?如果有,有什么样的影响?2)不同的输入干预对初中生习得目标论元结构是否有不同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以期为以后有关输入频次在二语习得方面的教学提供有效建议。本研究的受试者是来自于榆中二中高一(3)班和高一(4)班的80名学生。为了回答第一个研究问题,两个班的受试者都需要填写一份相同的调查问卷(两次)。第一次填写的时候,受试者只需要写出当他们看到调查问卷中每个目标结构时第一个反应在脑海里的动词;第二次填写时,对于每个目标结构都会给予受试者一分钟的时间去写出所有他们觉得适用于该结构的动词。为了回答第二个问题,两个班需要采用不同的输入干预。其中3班为实验班,4班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偏态频次”,对照班采用“均等频次”。实验总共为期4周。通过对受试者在两次调查问卷中分别填写的动词形符、类符频次以及中心动词与教材语料库中相关数据的对比,及对3组不同动词论元结构排序靠前动词的对比,并通过使用SPSS 20.0对两个班学生6次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输入频次对初中生动词论元结构的习得确实有影响,习得效果随输入频次的增加而提高。通过对两次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清晰地展现出对于每个动词论元结构受试者所书写的中心动词与教材语料库中所提取中心动词的结果高度一致;同时,在每个论元结构中受试者所书写出来的动词种类的排序与教材语料库中所提取的排序结果也是高度一致。其次,在动词论元结构的习得过程中,偏态频次的语言输入作用更显著。六次测试成绩均表明以偏态频次输入的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于以均等频次输入的对照班,且差异性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二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重视输入频次对英语动词论元结构的习得作用,即注重输入频次的有效利用。教学者和学习者不仅应该注重动词论元结构的积累和练习的强化,而且对于输入频次如何发挥最佳效果应该有充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