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发现与自我言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3322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女性的发现与自我言说史中,丁玲、萧红和张爱玲具有特殊的阶段性意义。她们在“五四”落潮后登上文坛,与第一代女性作家不同,她们是一群正视历史、解构历史的女作家。她们敢于写女性个人的苦闷、女性对于社会和时代的认识、女性特征的人生灰暗和女性对于爱情的想法……这三位女作家用她们的文字解构了男权社会的女性历史,展现了女性在大时代里悲惨的命运,她们“发现”了女性的历史,并敢于“自我言说”。在本文中,笔者着重探索了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女性作家的“自我言说”,从“作家和作品”的角度研究作家的生平与作品之间的关联,了解这一阶段女性言说的“可能性”和“有限性”。作家的生平、作家的时代与作家的创作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因此笔者从地域文化(包括家庭文化)、情感经历、政治因素等三个方面研究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女性作家的生平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探究其女性自我言说的源起、归宿及局限。研究女性“自我”言说,必然涉及到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女作家个人宿命及其“言说”的局限性——这也就是中国女性文学在本阶段所表现出的基本状态。中国的女性主义发展“先天不足”,“五四”以来女性文学长期从属于社会革命运动,并成为社会主流文学的附属品。女性言说在不同程度上都打上了“政治”的烙印,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在此背景下的女性言说,难以沿着女性意识的道路独立发展,女性作家们更加难以建构起属于女性的新历史。正是在这一向度上,我们看到了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女作家在女性的自我言说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本文分为三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第一章,女性的发现——历史与现实。回顾历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性的沉默压抑;描绘现实:“五四”运动后第一代女性作家对于女性历史的虚幻建构;女性言说的“可能性”——丁玲、萧红、张爱玲的女性自我言说中正视现实、解构历史的特征。第二章,女性自我言说的“有限性”——作家与作品。从“社会——作家——作品”的角度,分别从地域文化(包括家庭文化)、个人情感经历以及政治因素三个方面论证作家的个人经历对“自我言说”的影响,也说明这一阶段女性言说的“有限性”。第三章,女性言说的“悲剧性”——“人运与文运”。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女作家命途坎坷,都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三位作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文字重新构建起女性的新历史,但是由于个人认识局限、中国女性意识先天发展不足、社会政治革命等因素的影响,最终都归于失败。这也正表现了中国女性文学在此阶段所体现出的基本状态——可能、局限与悲剧。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作家在“言说”女性现实的同时,却无力去重新建造一个新的历史。但不可否认,三位女作家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女性终于浮出了“历史地表”,女性文学已经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民数量的不断增涨,一种全新的公益形式“微公益”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并接受。许多公益组织利用各种WEB2.0技术通过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上发起、号
以pUC18为载体,用鸟枪法从产淀粉水解酶的坚强芽孢杆菌725菌株中得到三个产淀粉水解酶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了三个表达的酶的淀粉水解产物,其中pBA1
蚯蚓粪是蚯蚓消化分解有机物的代谢产物,含有复杂的有机化学成分,可作为优质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对农业的高效持续性发展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对蚯蚓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化性质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国家教育
伴随着各式各样媒介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地出现了很多'新事物',即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形式。但曾经所谓的'新事物'却随着时代进步而蜕变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如何以有限的预算资源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是解决不断增长的部门经费需求与财政保障矛盾,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核心问题。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建
本研究依据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把游戏教学法运用到足球教学中,通过教学实验证明:在足球课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既丰富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又能帮助学生在
全球上网的人数在2012超过19亿,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品质,巨大的上网人数产生了庞大的网络商机,消费者开始习惯在网络上获取商品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
本文分析了“热能去毛刺”新工艺的加工成本,并将其与手工去毛刺做了比较,讨论了该工艺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政府绩效评估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基本条件是绩效评估设计、过程、结果具有公信力,随着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传统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