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生肌膏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症状及血清干扰素(IFn-γ)的影响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消炎生肌膏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IFN-γ)的可能影响。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手术前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消炎生肌膏外涂创面,对照组用凡士林换药。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7天比较两组创面疼痛、水肿情况;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第7天抽取空腹血清,检测血清干扰素(IFN-γ)含量,比较两组组间与组内差异;同时对比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   结果:1.创面疼痛、水肿积分提示两组术后第7天创面疼痛、水肿情况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第1天创面疼痛、水肿情况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11.67天,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14.80天,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疗效为96.67%,对照组总疗效约为93.33%,P>0.05,无显著性差异;2.血清干扰素(IFN-γ):两组术前与手术后第1天血清干扰素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经t检验,均为P>0.05)。两组术前术后以及用药前后组内IFN-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均为P<0.05),分析其均数可知,血清干扰素IFN-γ水平在手术后先是升高,后随着水肿疼痛症状的改善逐渐降低。两组术后第7天IFN-γ组间对比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用药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1.消炎生肌膏外用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疗效明显。表现为可以显著减轻术后疼痛、水肿症状,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消炎生肌膏外用于术后创面过程中未发现过敏,湿疹等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成效的中医外用药。   2消炎生肌膏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血清干扰素(IFN-γ)在术后先是升高,随着术后并发症症状的改善,血清干扰素(IFN-γ)也相应的降低,但是外用药对血清干扰素(IFN-γ)的影响较为有限。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以班秀文教授治疗经带并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作为研究对象,拟将文献研究与相关医案的统计及数据挖掘分析两相结合,将该学术思想总结完善,重点在于发现辨证论治规律及独
目的:研究电针命门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骨形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探讨电针命门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泄泻(伤食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出疗效更好的治疗与防治方案。  方法:选用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经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疗区治疗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时间点电针治疗对其的影响,全面了解多种炎症因子在ICH后的作用机制,探讨电针治疗急性脑出血后炎性免疫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