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乙氧氟草醚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体系触变性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农药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采用Zeta电位法对25wt%乙氧氟草醚悬浮剂所需润湿分散剂进行了筛选,以激光粒度分布仪对试验体系的平均粒径(Dav)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SoprophorSC和T-4894均可使体系的Zeta电位绝对值(│ζ│)达到40mV以上,体系较为稳定;而602P和Soprophor SC加热前后粒径变化不大;最终得出Soprophor SC作用效果较佳。因此,Zeta电位和粒径大小可作为表征润湿分散剂分散性能优劣的指标。2、研究了纯蒙脱土(MT)和类水滑石(Mg-Fe-HTLc)悬浮体系的流变性能和触变性。结果表明,纯MT悬浮体系和纯HTLc悬浮体系均表现由牛顿流体转变为塑性流体。随w增加,纯MT悬浮体系的触变类型则由无触变、正触变向复合触变性转变。纯Mg-Fe-HTLc悬浮体系除了1%的体系均显示正触变性,且触变程度随着的w增加而增大。说明悬浮体系的流变行为与固体颗粒形状及颗粒间相互作用力密切有关。3、考察了高聚物(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醇)/MT或HTLc的质量比R、电解质(NaCl、MgCl2和AlCl3)、pH值和温度对复合悬浮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范围内,阿拉伯胶/HTLc的悬浮体系随着R值的增大,体系的正触变性不改变,但触变触度呈先增大后减弱的规律。n值减小,τ0、K值逐渐增大。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阿拉伯胶/HTLc复合悬浮体系发生由正触变性-复合触变性的转变。电解质使τ0和K增加。CMC/MT悬浮体系仍保持MT体系的正触变塑性流体特征,但屈服值τ0和稠度指数K增加,滞后环面积S和电动电势ζ先增加后减小,表现出同步变化。电解质和实验温度均不改变CMC/MT悬浮体系的正触变性塑性流体特征,但电解质使τ0和K增加,而温度使τ0和K减小。在所研究的pH值范围内,随介质pH值增加,CMC/MT体系由负触变性变为正触变性, ζ增大,S先增加后减小,且在pH=8.46时达到最大。阿拉伯胶/MT悬浮体系随着R的变化,体系发生复合触变性-正触变性-复合触变性的转变。n和τ0值均先减小再增大,而K和S值则先增大后减小。对阿拉伯胶/MT体系的触变类型改变较明显,NaCl改变体系的正触变性为复合触变性,MgCl2改变体系正触变性为负触变性,而AlCl3不改变体系的正触变类型。PVA/MT悬浮体系的正触变性没有发生改变随着R值的变化,但触变程度有所改变。随着盐离子浓度的改变,PVA/MT悬浮体系的正触变性流体特征均不改变。随着pH值的变化,PVA/MT悬浮体系仍为正触变性。4、向25wt%乙氧氟草醚悬浮剂中加入阿拉伯胶/HTLc、阿拉伯胶/MT、CMC/MT、PVA/MT后,体系均表现为正触变性。但加入触变基质和高分子聚合物体系的触变程度与原体系相比均发生变化。加入CMC/MT的悬浮剂触变性增大最明显,而加入PVA/MT悬浮体系与原体系相比触变性减弱,不利于乙氧氟草醚悬浮剂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