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产业的区域集聚研究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jy02132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聚及其集群化发展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空间经济现象。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尤其集群特征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经济结构中的主导产业,在全球区域经济实践中,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表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引起了理论界和经济实践界的广泛重视。医药产业尤其是生物制药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其集群化发展也越来越得到关注。本文立足于医药产业集聚区的选择评价和医药产业集聚区的竞争力分析,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基于对产业集聚相关理论的研究,特别是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分析了构建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合理性。认为由于创造医药制造业集聚区的本质内涵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具有共融性,就是要在特定区域内确立医药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因此,如果医药制造业符合主导产业的条件,促进医药制造业集中,构建医药制造业集聚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合理的。通过针对医药产业特点的理论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医药产业符合主导产业的条件,即构建医药制造业集聚区,将医药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可行。第二,明确了这一定位后,分别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医药产业的集聚现状。微观角度主要是对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以及医药出口基地等各类产业园区中的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宏观角度主要是利用产业集聚指数(EG指数,Ellison and Glaeser Index)对省区层面的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及化学制药的EG指数均处于小于0.02的范围内,这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体及化学制药行业不存在区域集聚现象,为低集聚度产业;中药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的EG指数处于0.02<EGr≤0.05的范围内,且中药制药的EG指数大于化学制药,表示中药制药与化学制药行业区域分布相对较为均匀,为中等集聚度产业。第三,基于EG指数的实证分析结果,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医药产业的集聚水平与医药经济运营绩效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医药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扩展能力、市场扩展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均有一定的关联性,且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最强:从具体的绩效指标看,医药制造业集聚与所有评价指标均有一定的关联性。这说明,医药制造业集聚可以带动医药经济运营绩效的提升。第四,综合国家竞争优势中的钻石模型、GEM模型(Groundings Enterprises andMarket)以及区位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核心内涵,设计了评价医药制造业集聚区可行性的三级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赋予了权重。结果表明:区域医药产业状况和区域政府行为是对产业集聚影响较大的一级指标,二者权重接近,区域基础次之;综合权重最大的两个二级指标均属于政府行为要素,分别为政府集聚政策制度建设情况和政府侧重性扶持情况。区域医药产业状况要素中权重较大的为区域医药产业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市场扩展能力,权重排名仅次于上述两个区域政府行为要素的子要素。区域基础要素下的二级指标综合权重相对较低,其中权重较高的要素分别为技术环境和交通环境。第五,基于理论和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医药产业集聚及集群化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如果说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阶段的话,那么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具体表现为,随着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
2014年8月,"首届北魏六镇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举行。来自国内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就北魏六镇的考古及保护、北魏长城的确证与保护、北魏民族的交锋与融合、固阳文化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90例糖尿病足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对
随着互联网和新型能源发电技术的成熟,能源互联网成为连接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与源、网、荷、储、人等各能源参与方互联的基础平台,能够实现互联网式的双向交互、平等共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