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生物滞留技术实验与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bsh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为活动的影响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水文循环遭到破坏,城市绿地被屋面、道路等不透水面(Impervious Cover,IC)所取代,雨水引发的问题已逐步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径流污染、洪涝灾害、雨水资源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运用源头分散式水文功能性景观等综合管理措施(IMPs)实现了城市的雨洪控制利用,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滞留设施作为IMPs中典型、有效的雨水处置设施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阐述了生物滞留设施的分类、净化机理、适用范围、建设和维护检验指标等基本理论,在国外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生物滞留技术基于水质净化的改良实验研究,针对体积和洪峰削减目标提出了生物滞留设施的控制效果和费用-效果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对滞留带应用于道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生物滞留设施实际应用时要充分对设施进行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价,防止渗透造成地下水污染以及浸泡导致构筑物基础的破坏。对生物滞留设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在总结雨水生物滞留设施基本理论与发展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其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   (2)实验分析表明:炉渣的吸附性能最好,其次是砂土和沸石,陶粒的吸附性能最差。土壤、填料对NH4+-N的物理吸附作用明显,NH4+-N的去除率可达到80%,水力停留时间对NH4+-N的去除影响很小。在上层的有氧区,NH4+-N由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和填料的吸附作用被迅速去除,有氧区TN的去除正是由于NH4+-N的高去除率,在淹没区,其浓度基本不变,淹没缺氧区TN浓度的降低则是由于反硝化作用带来的NO3--N浓度的降低。实验后期TN、NO3--N及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60%和90%。当种植土和填料层高度为550mm时,TP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0%和70%,随着高度继续增加,去除率增加缓慢,因此实际应用时可选择不小于550mm的填料高度,若增加淹没区可增加250~300mm的填料高度,即淹没区高度为500~550mm(砾石排水层高度250mm)。淹水区350mm有碳源(B1)装置对TN、NO3--N及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55%、62%和98%,比无淹水区无碳源(A2)装置三种污染物的去除率30%、22%、65%分别高出25%、40%和33%,碳源以及淹没区的效果仍需长期的实验监测。   (3)对生物滞留设施及其预处理设施植被浅沟、沉淀池的适用性、参数设计、规模计算进行了阐述。根据径流在场地内实际的处置过程和各措施的滞留机理,对雨水设施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基于年径流外排总量削减目标的场地规划设计与评价方法。设施年收集水量与场地原径流系数、场地面积和设施设计规模(设计降雨量)有关,年径流外排率即年径流系数的变化只和场地原径流系数和设计降雨量有关。当重现期和设施规模(设施蓄满出流时间)一定时,峰流量削减率只与场地开发后的汇流时间Tc有关,Tc越短,峰流量削减率越高,因此设施应就近产流点进行分散式的雨水处置;当Tc和设施规模一定时,降雨重现期越大,峰流量削减率越小;当重现期和Tc一定,设施蓄满出流时间与Tc相当时,峰流量削减率增加的较快,因此设施的规模应具有滞纳峰值的能力。   (4)暴雨强度曲线上耐刻对应的暴雨强度为降雨历时t内的最大平均降雨强度,而不是t时刻的瞬时降雨强度。通过积分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出的滞峰时间(蓄满出流时间)tx是偏小的。利用有限差分法得到生物滞留设施的进、出流过程线,从而得到滞峰时间和峰流量削减率。
其他文献
地震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交汇处,历来地震活动频繁。但是在目前的理论和科技水平下,我们仍然无法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城市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基坑工程正朝着规模化、复杂化、纵深化的方向迈进。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诸如在设计和施工中
大型固定顶储液罐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性能及基底隔震研究仍是结构分析中的重要课题。目前,在工程设计及理论分析中仍需解决的问题有:一方面是在结构分析设计中,往往忽略上部网壳
作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温性能是混凝土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然而高性能混凝土在火灾高温中极易发生破坏,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关于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性能的研究现状,重点包括其高温作用下的物理力学性能,高温爆裂,爆裂机理及预防措施。第二部分,介绍了文献中收集到的关于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些力学参数。第三部分,在高温影响下,借助于已
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是一种适合于玻璃采光顶结构特点的新型单层网壳结构形式。每个网格单元为平面四边形,方便了玻璃面板的制作和安装,提高了结构的通透性。面内对角向的交叉支
门式刚架结构以其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的特点,目前在我国应用广泛,然而工程中较为常见的是传统的轻型门式刚架,对于冷弯薄壁型钢门式刚架,由于其在国内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还没被大家
杜家山滑坡位于略阳县城关镇谢家坪村杜家山组东渡河左侧山坡。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属秦巴山区,坡陡谷深,地质灾害发育,杜家山滑坡是略阳县滑坡灾害中规模和危险性均较大的一
网壳结构——作为大跨度空间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目前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类型。本课题通过对单层球壳的振动台倒塌试验研究,力求从试验角度直观了解单层
在桂林岩溶地区,危岩崩塌已成为了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它阻碍了旅游发展,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为了响应桂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立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号召,本文通
由于城市排水管道的管径大,管道长,污水在其中有相当长的滞留时间,对于长时间在排水管道中输送的污水而言,排水管道犹如一个生化反应器,污染物在其中可以发生一定的的生物降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