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扶正解毒汤治疗脾虚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以确定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将符合所有标准的64例脾虚湿热型Hp相关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给予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酒石酸铋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阿莫西林胶囊),口服2周,2周后停药;治疗组(32例)在四联药物基础上给予口服扶正解毒汤治疗,先口服四联药物2周,后继服中药2周,两组以4周为一疗程,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近期症状复发率及安全性的比较和分析,以做出疗效评估及安全性评价。
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临床治愈率为3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临床治愈率为21.88%,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临床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Hp根除率比较:治疗组Hp根除率为90.62%;对照组Hp根除率为81.25%,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症状积分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P<0.05),表明两组均可改善患者症状,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胃痛、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后胀甚、口苦口黏等方面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4)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近期症状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近期症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扶正解毒汤在治疗脾虚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非萎缩性胃炎方面疗效肯定,具有治愈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近期症状复发率低等优点,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方法:将符合所有标准的64例脾虚湿热型Hp相关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给予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酒石酸铋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阿莫西林胶囊),口服2周,2周后停药;治疗组(32例)在四联药物基础上给予口服扶正解毒汤治疗,先口服四联药物2周,后继服中药2周,两组以4周为一疗程,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近期症状复发率及安全性的比较和分析,以做出疗效评估及安全性评价。
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临床治愈率为3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临床治愈率为21.88%,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临床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Hp根除率比较:治疗组Hp根除率为90.62%;对照组Hp根除率为81.25%,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症状积分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P<0.05),表明两组均可改善患者症状,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胃痛、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后胀甚、口苦口黏等方面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4)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近期症状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近期症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扶正解毒汤在治疗脾虚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非萎缩性胃炎方面疗效肯定,具有治愈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近期症状复发率低等优点,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