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te)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对水产养殖、畜禽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为了开发新型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感染的药物,本文首先以琼脂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36种中药天然化合物单体和14种抗生素对3株罗非鱼致病性无乳链球菌333、319、PBSA0903的抑菌活性,以筛选出对无乳链球菌抗菌效果最佳的药物。发现受试菌株对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厚朴酚、和厚朴酚和大黄酸等6种中药单体极度敏感,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头孢拉定、头孢噻肟、多西环素及沙拉沙星等6种抗菌药物敏感。其中血根碱对3株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16、16μg/mL,沙拉沙星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1、1、0.5μg/mL,均表现出很强的抑菌作用。进一步研究了血根碱对无乳链球菌的生长曲线和生物被膜试验,发现血根碱对无乳链球菌生长和生物被膜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当血根碱浓度达到16μg/mL及以上时,受试菌株生物被膜的生成率降低到2.76%以下,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说明血根碱可能通过作用生物被膜抑制细菌生长。同时,本研究还建立了分析血浆及组织中沙拉沙星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探究沙拉沙星在罗非鱼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规律。沙拉沙星提取剂为固定比例的乙腈、盐酸和水为2500:10:10,流动相包括三乙胺、乙腈和水。可测得沙拉沙星在罗非鱼的血浆、肌肉、肝、肾及脑组织中的定量限分别为0.01μg/mL、0.02μg/g、0.03μg/g、0.03μg/g、0.01μg/g,回收率皆达到70%以上。由上述结果可知,此方法测定沙拉沙星快速、简单、灵敏,符合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的分析要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沙拉沙星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在26±2℃下,以20 mg/kg单剂量给罗非鱼口灌沙拉沙星,取血浆、肌肉、肝脏、肾脏和脑5种组织,采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了沙拉沙星对致病性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抗菌后效应(PAE),建立了药动学/药效学(PK/PD)关系。血浆药物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8.36μg/mL和12 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和AUC0-24分别为193.10和127.23mg/L·h,沙拉沙星对无乳链球菌333、319、PBSA0903体外抑制试验的MIC分别为1.0、1.0、0.5μg/mL,无乳链球菌在血浆中的Cmax/MIC=8.36、8.36、16.72,AUC0-24/MIC=127.14、127.14、254.28,达到有效治疗条件。血浆中药物维持在有效治疗浓度(1μg/mL)以上的时间较长,达到40 h以上,在给药72 h后肌肉中药物浓度为0.03μg/mL以下,低于沙拉沙星在鱼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实验数据表明沙拉沙星不仅具有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在罗非鱼体内消除快。血根碱和沙拉沙星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感染后的治疗实验结果表明:以0.2mL/尾剂量给罗非鱼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6h后以20 mg/kg单剂量血根碱口灌罗非鱼,观察10d后,用药组罗非鱼存活率为60%;以20 mg/kg单剂量口灌给药沙拉沙沙星,观察10d后,用药组罗非鱼存活率为50%,感染后不给药对照组存活率为10%,两种药物对防治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有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