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免疫方式对雏鸡免疫器官发育、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q3q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不同免疫方式对雏鸡的应激以及对雏鸡免疫器官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免疫应激对免疫器官发育抑制的机理,进行如下试验。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健康固始鸡公雏240只,随机分为A、B、C、D四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其中A组为对照组,抓捕后放回原笼;B组采用ND-IB弱毒苗进行滴鼻点眼免疫;C组和D组均采用ND-IB弱毒苗和灭活苗进行滴鼻点眼和皮下注射免疫,且D组从7日龄起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100 IU/kg)。所有鸡只于10日龄早上8:00进行免疫。试验一不同免疫方式对雏鸡应激敏感激素水平的影响于免疫后的1d、3d、5d和7d从每个处理每重复取3只鸡,称活体重,心脏采血,分离血清,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应激敏感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的浓度,结果表明:滴鼻点眼和皮下注射免疫均对雏鸡造成一定应激;应激从免疫后第3d开始得到缓解;日粮添加VE(100IU/kg)能够有效缓解应激。试验二不同免疫方式对雏鸡体重与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于免疫后的1d、3d、5d和7d从每个处理每重复取3只鸡,称活体重,分离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并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免疫方式对雏鸡的体重均无显著影响;皮下注射免疫导致雏鸡胸腺重量显著增加,添加VE(100IU/kg)后雏鸡的胸腺重略有降低;不同免疫方式对雏鸡脾脏和法氏囊发育均无显著影响。试验三不同免疫方式对雏鸡免疫器官细胞增殖的影响于免疫后的1d、3d、5d和7d从每个处理每重复取1只鸡,分离胸腺、脾脏和法氏囊,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器官细胞周期百分比,包括:分裂间期1(G1期)、DNA合成期(S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表明:皮下注射免疫导致雏鸡胸腺G1细胞比例在免疫后第3-5d时升高,抑制了胸腺细胞的增殖;添加VE(100IU/kg)后胸腺G1细胞比例降低,更多细胞进入DNA合成期;各组的脾脏细胞增殖指数在免疫后1-5d呈下降趋势。试验四不同免疫方式对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于免疫后的1d、3d、5d和7d从每个处理每重复取1只鸡,分离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提取总RNA,反转录出cDNA,用SYBR Green I做染料,以β-actin为参照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皮下注射免疫导致法氏囊Bcl-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添加VE(100IU/kg)显著提高了FasL的表达量;胸腺和法氏囊内Bcl-2和FasL的表达量在免疫后第5d均显著提高,Fas和FasL的表达量也显著提高,共同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运用激励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就有着促进作用.本文先就小学数学教学激励的现状以及要点加
柱花草是一种重要的豆科牧草,大量种植柱花草是缓减我国南方豆科牧草供应不足的重要途径。接种高效固氮根瘤菌是提高豆科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调查了目前我国柱花草的分布情况,并测定了各种植地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和土著根瘤菌丰度。通过采集各种植地柱花草根瘤,进行分离、纯化和镜检,筛选到55株柱花草根瘤菌菌株。经16SrDNA的部分系列进行测序,初步确定了我国柱花草根瘤菌的分类及其系统发育状况。回接验证结合系
Singapore Zoo and River Safari  新加坡动物园与水上乐园  Path back to 1960s, the British left a ragbag of family pets when they hauled out of Singapore. The 69 sections of land Singapore Zoo was formally opened i
期刊
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主题墙,该如何创设和利用并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教师应对主题墙进行有效的创设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一位幼儿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