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全球影响力,其中股票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股票市场上,中小投资者数量巨大,已经超过1亿户以上。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制度、行政监管和相关法制方面不够健全,使得中小投资者在上市公司股东中处于实质的弱势地位,其在正确判断上市公司业绩、正确决策投资、确保享受剩余控制权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要促进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合理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必须保证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予以真实、准确地评价。如何评判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以促使中小投资者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本文回顾了西方发达国家业绩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学者对业绩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中小投资者获取企业信息有限,以及财务、证券等相关专业投资知识欠缺的特点,建立了一套由11个财务指标组成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业绩评价。为确保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本文选择了市场成熟度高、竞争状态充分的电器类上市公司,进行经营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在实证过程中,运用了因子分析法和熵权法两种方法进行业绩评价,运用SPSS和EXCEL软件得到两种方法下的业绩排名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从而更好地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在指标选取上突出了中小投资者的特点和需求,创新之处是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两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予以客观赋权,避免单一评价方法之缺陷与偏差,以期取得优势互补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