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我国流域突发性重大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对人体健康和水生生态构成重大威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事前往往没有预兆,没有事前风险防范,在这种情况下流域风险区划作用更加显著。流域水环境风险分区能够通过分析流域内环境风险分布规律,按照区域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将一定区域划分成不同风险等级的分区,确定不同分区的环境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从而实现行之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对策,保障区域内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而且还可以揭示区域和区域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的环境风险分布,能指导环境风险管理,从而有效的预防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与危害。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影响流域水环境风险的主要因素,从风险源的风险性和风险受体的脆弱性两方面,提出流域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分区技术。风险性分区方法:基于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特点及SP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出分区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源进行综合评价;在分区单元和分区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了风险分区;借助GIS平台,实现风险性分区的可视化。面对同一突发性水污染时,不同的风险受体受到的影响不同,因此要对风险受体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构建了一套适合脆弱性分区的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受体进行脆弱性计算;得到分区单元的脆弱性模糊向量,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实现脆弱性分区;借助GIS平台,实现脆弱性分区的可视化。以松花江干流为例,调研了研究区内的社会状况、经济状况、敏感目标状况和风险源状况。借助GIS平台,将调研数据输入到ArcCIS数据库中。选择17家可能产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的风险源,根据风险性区划方法,实现了风险性分区;对风险受体进行综合评价,实现了研究区的脆弱性分区。根据风险性和风险受体的评价结果,提出了分区管制建议,更好的预防松花江干流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为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