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和比赛、早操和课间操等要素构成。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得到学生的喜爱,也需要家长不断支持与配合。学校必须不断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的认识、看法和要求,把握他们的情感与行为倾向,才能进一步改进教学、调动家长积极配合、激发学生主体情感。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综合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东高地三小的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他们对学校体育的态度,重点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来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东高地三小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整体状况较好。说明东高地三小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上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也说明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满意和认可程度较高。东高地三小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分析中,学生的认知分数高于他们的情感和行为意向分数,在三种成分中均值最高,由此可知东高地三小的学生态度属于“认知”型,表明学生的态度受他们认知因素影响较大。东高地三小的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态度的三因素分析中,家长的情感因素高于其行为和认知因素,在三成分中均值最高,可知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属于“情感”型,表明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受自身情感因素影响较大。在学生的态度反应中发现,东高地三小的体育课程的学习以考试内容为主,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关注度不够,让学生在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矛盾;课外活动中没有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长,其趣味性有待于提高;早操和大课间操的形式缺乏创新,教师组织力度不够;体育训练和比赛片面强调荣誉,导致学生紧张和不敢参加训练和比赛。在家长的态度反应中发现,家长对孩子参加学校体育的情感投入比较大,希望孩子能在学校体育中得到锻炼并发挥孩子的特长,但又不想孩子因为参加学校体育占用过多的学习时间,更不想孩子在体育方面有太多的发展,对体育还是存在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