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中草药抗HBV活性的初步评价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z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5亿HBV携带者,HBV感染后不仅会引发急、慢性肝炎,还可能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临床上使用的治疗药物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且价格昂贵,而中草药具有高效低毒,多作用靶点等特点,所以从中草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型抗HBV活性成分是现阶段研发抗HBV药物的热点之一。  本课题前期对33种中草药进行抗HBV活性筛选,发现金荞麦、槟榔和石花3种中草药都具有较好的抗HBV活性。  为了阐明金荞麦、槟榔和石花的抗HBV活性物质,本文选用HepG22.2.15细胞为体外筛选模型,以实验药物对HepG22.2.15细胞合成、分泌HBeAg的抑制作用为评价指标,对3种中草药的抗HBV活性展开了初步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HepG22.2.15细胞模型检测金荞麦、槟榔和石花3种药物醇提物对HBeAg、HBsAg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无毒浓度时3种药物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54.77%、52.88%和67.03%。槟榔对HBsAg抑制率较低,金荞麦和石花对HBsAg无抑制作用。  (2)金荞麦和槟榔醇提物的水溶部分用AB-8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凝胶柱等层析方法进行分离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缩合单宁是金荞麦和槟榔的主要活性组分(F1组分)。其中金荞麦F1组分对HBeAg的抑制率为63.27%,IC50为30.09μg/mL,槟榔F1组分对HBeAg的抑制率为55.40%,IC50为38.63μg/mL。  (3)确定金荞麦与槟榔活性组分后,又分离筛选了石花的抗HBV活性成分。检测发现,石花活性物质大部分集中于不溶于水的部位(A),其对HBeAg的抑制率为78.25%,IC50为28.59μg/mL。将水不溶部位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溶解,所得组分用HepG22.2.15细胞检测其抗HBV活性,结果显示出氯仿部位对HBeAg的抑制效果最好,最大无毒浓度下的抑制率为64.85%,IC50为31.32μg/mL。其次为正丁醇部位,对HBeAg抑制率为50.15%,IC50为65.35μg/mL。  (4)通过硅胶、凝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从石花氯仿部位得到3个化合物,根据1HNMR和13CNMR波谱数据,鉴定3种化合物分别为:2,4-二羟基-6-甲酰基-3-甲基苯甲酸甲酯(1),3,5-二羟基-4-甲基苯甲酸甲酯(2)和β-苔黑酚羧酸甲酯(3)。  (5)对分离出的3个化合物进行了抗HBV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化合物3对HBeAg的抑制作用极显著,抑制率分别为33.40%和16.92%。化合物1和化合物3结构相似,仅第6位上取代基不同,但抗HBV活性及细胞毒性表现出明显差异,这可能会对新型抗HBV药物的研发起到提示作用。  (6)化合物1(2,4-二羟基-6-甲酰基-3-甲基苯甲酸甲酯)和化合物3(β-苔黑酚羧酸甲酯)的抗HBV活性为首次发现。
其他文献
荧光探针,即荧光传感器,是一种新的化学检测手段,具有灵敏性较高、选择性专一、用量低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临床有着重要的应用。大部分生物分子本身荧光较弱或无荧光,检测灵敏度很差。现在人们用荧光性较强的标记试剂对待测物进行标记,生成荧光强度较高的共价或非共价结合的物质,大大降低检出限,这就是荧光探针技术的优点。最近几年,荧光探针开发、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论文包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NPV)和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是控制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种群数量的重要生防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