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南阳酒精酵母1308(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二倍体出发,利用随机孢子分析得到了单倍体并进行了发酵性能试验,筛选到了一株发酵性能较好的单倍体D-12。对亲本菌株D-12和嗜鞣管囊酵母(Pachusolen tannophilus)P-01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进行了试验,其最佳条件分别为:培养9h的菌体,采用0.1%β-巯基乙醇预处理30min,4mg/mL的蜗牛酶和4mg/mL的纤维素酶的混和酶液酶解1.5h,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3.6%和15.9%:培养21h的菌体,采用0.1%β-巯基乙醇预处理30min,4mg/mL的蜗牛酶和4mg/mL的纤维素酶的混和酶液酶解1.5h,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7.7%和9.9%。采用高温灭活的方法对亲株D-12的原生质体进行彻底灭活,条件为:70℃水浴处理35min。采用紫外灭活的方法对亲株P-01的原生质体进行彻底灭活,条件为:15w紫外灯下距离30cm垂直照射60s。用PEG作促融剂诱导灭活的双亲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经TTC平板初筛、发酵复筛和同工酶鉴定,获得一株能够进行全糖发酵(总糖浓度为6%)的性能优良的融合子F10。其酒精度达到1.3ml/100ml(v/v),比亲株P-01(0.95ml/100ml)提高了36.8%。最后,我们研究了融合子F10在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的发酵性能。F10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结束时酒精度达到1.1ml/100ml(v/v),远远高于亲株P-01(0.6ml/100ml)和D-12(0.3ml/100ml)。